地理誌 北方黃巾之亂已有數年,期……(1 / 2)

北方黃巾之亂已有數年,期間百姓流離失所,不能安居。

天下不太平,江南的宗賊便趁亂聚集成眾,各自擁兵占據了荊州數十座城池。

六個月前,張虎、陳生帶五千兵卒打襄陽,縣令棄城而逃,如此襄陽便落入他們手中。

龐德公摸了摸黃月英的頭以示安撫:

“不止你父親,他們借糧的可不止一家。我龐家他們來過,城中楊家,蔡家,史家,宋家,他都借過一遍。一群乘亂而起的賊患,所謂借糧,不過有借無還罷了。”

“江南宗賊?”黃月英沒聽明白。

“不錯。”龐德公摸了摸胡須,頗有一絲世外高人的模樣。

“月英,這天下除了我大漢的子民,還有許多外族人。北方的匈奴,關外的鮮卑,西邊的羌人,他們高眉深目,與我們長得就不甚相同,又不通教化,不會耕種紡織,隻會強搶掠奪。還有江南未開化之處的蠻夷,雖在我大漢的疆域內,卻不聽號令亦不懂家國。”

“江南?蠻夷?”

黃月英很驚訝,她記得江南不是魚米之鄉嗎?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江南的富庶都是聞名的啊,怎麼現在,南方卻還仿佛跟沒開發的大西北似的?

龐德公看出了黃月英眼中的疑惑,他思索一番,笑出聲來:“你父雖教你讀史,想必還沒來得及教你地質方輿。但須知文史與地質息息相關,從不是知一方便可知天下的,世間萬般事都逃不過天時、地利、人和。”

“如此,便由我與你講講我們大漢的國土吧。”

《尚書》中的《夏書·禹貢》記載,大禹的時候,天下分為“九州”,分彆為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

後經曆殷商,西周,基本都承襲夏製。但春秋戰國諸侯割據,天子名存實亡,便隻見“國”而不見“州”了。

而後秦王一統天下建立帝國,改用郡縣製劃分領土,但秦並沒有如始皇帝期望的那般傳承千秋萬代,隻二世便亡了。

直到高祖劉邦建立大漢朝,漢又隨秦製。但鑒於秦短暫的壽命,大漢又不能完全采用秦製,於是將天下重新劃分為十二州,州內依舊設郡縣管理。

大漢的都城在洛陽,並洛陽周邊的扶風、馬翊、弘農、河南、河內等郡為司隸由中央政府統一管轄。

司隸北麵為並州,以太原郡為中心包含多個郡縣,主要是後世的山西等地。

更北的內蒙古,甘肅和東北的大部分地區此時還在鮮卑人手中,並不在大漢疆域。

並州以東,後世的河北省南部諸市為冀州,冀也是後來河北的簡稱。

幽州——包括冀州往北的上古、北平、遼西、昌陵等郡,大抵是後來的北京遼寧和朝鮮的部分地區。

兗州——由冀州往南的東郡、陳留郡、泰山郡等組成,是後世的山西山東河南交界地帶。也與後世同樣的,因土地條件好,地少卻聚集了大量的百姓。

青州——濟南郡、北海郡、東萊郡等,主要是山東半島的部分地區,就在河北的東部。

徐州——青州以南,由琅琊、東海、彭城、下邳等郡構成,為後世山東南部和江蘇北部地區。

揚州——徐州以南,包含著淮南郡、吳郡、丹陽郡、豫章郡、會稽郡等諸多郡縣,橫跨長江而包含長江以南的所有東部地區——後世的江蘇南部,浙江省、福建省、安徽及江西省東部。

荊州——揚州以西,正是黃月英自己所在的襄陽縣在內的南郡、南陽郡、武陵郡、長沙郡等,是後來的湖北、湖南、安徽及江西西部。

豫州——在兗州、荊州、揚州交界處,真正的中原地帶,穎川、汝南、陳、沛等郡皆在此處,後世的河南省中部地區。

益州——荊州往西,包含武都、汶山、巴、巴東、巴西、蜀等郡,是後世的四川、重慶、雲南等地,但主要在橫斷山脈處,出入都極為不便。

揚州、荊州、益州三大州,自長江流域以南都包含著大片的土地,比北方的諸州都要大上許多。

而涼州——益州的北方,也是大漢的最西北方,是由敦煌郡,酒泉郡,張掖郡,武威郡,西平郡,金城郡,隴西郡,南安郡,廣魏郡等組成,是往西域出使的要道——新疆、青海等地。

董卓就出身於此。

除此十二州與一司隸地區外,荊州和益州的最南邊,還有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等地因太過偏遠,常為發配之處而未單獨立州,大概為後世的廣東、廣西和越南地區。

黃家莊外院書房的案幾上,鋪陳著一張大大的手繪的大漢疆域圖,那正是龐德公一個時辰前徒手所畫。

圖並不精細,隻標出了各州大致的方位和重要郡縣的位置。

東漢以來,遊學盛行,士族百姓常常自己都要遊走國家一圈,國家的疆土信息自然不算什麼機密。

由是對於龐德公這樣博古通今的大家,便是沒有製作精美的朝廷版圖,也能坐在一間小小的書屋內論儘天下事。

而這對於黃月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她一邊聽著龐德公在耳邊娓娓道來,一邊回憶起初中地理背下來的中國地圖,並通過那些兩千年演變又未變的稱呼將世界真實地聯係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