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 第一批難民湧入襄陽……(2 / 2)

但黃月英一意孤行,照著書繼續念,“磷礦,硫鐵礦,煤礦,粘土礦,砂岩礦,石英岩礦,重晶石礦,都有哦。”

說完了,她還補充道,“其實也不多,襄陽的礦產確實還是挺匱乏的······”

黃承彥無語,你管這叫匱乏,整個襄陽要是有這麼多礦產還能留到今天,但真有嗎?這些年來,大漢近三十處大大小小的鑄幣銅礦,從沒聽說襄陽有啊!

黃月英看出了黃承彥的質疑,毫不遲疑地說:“有倒是有的,隻不過不知道具體的方位。”這書裡寫的是後來各個礦產公司的名字,什麼襄陽城靈泉寺煤礦什麼的,很多地名也不知道是漢代以後的還是現在就有的,“也許可以憑借這些名字打聽一二,不過······”

“找到以後,可能還存在開礦難度的問題······”要是在地下幾百米這樣的,那還是回去做做夢吧,“不過,先找找總是好的。”

黃承彥盯著看了會兒黃月英拿出來的書,倒是點了點頭,又說:“如何找礦,宋立幾個恐怕不行,不得尋幾個老師傅······”

黃月英:“哦······”她又掏出另一本,“這有幾個土法製作的簡易探測儀器,也有總結下來的尋礦方法······”

黃承彥:“······”

黃承彥:“那你來問我做什麼?”

黃月英猶猶豫豫的:“我是想問,咱們這找到了礦,是不是得小心不讓人知道啊,黃家是不是守不住啊?”

黃承彥:“······”行,原來是過來質疑她親爹的根基的,問題是,他確實很憋屈地說:“先不要讓城裡的楊、宋、史幾家知道,且看一下張、陳二人下場如何再說。”走不走關係的,也得看看縣令是誰啊,如今襄陽有個什麼縣令!

“哦。”

黃月英平平淡淡的一句,噎了黃承彥半天,最後她要出去盯進度還補上一句:“其實,阿父你要是能找到老師傅也是很不錯的。”

“出去!”

“好嘞~”

脾氣好差的!她不知道的是,她爹還是忍著鬱卒寫信去了。

剛走出門外,張仲景就在門口等著她,黃月英趕緊收起不正經的樣子,連忙問:“張大師怎麼了?”

張仲景每次聽到“大師”兩個字都慚愧,但黃家小主堅持,他幾次推脫,黃家主都不願改,他也隻好就這麼受了,如今竟然也習慣了。

張仲景找黃家主,還是一半是為他現在照顧的流民,一半是為前次提到的所謂“醫院”。

如今這批流民身上並沒有受太重的傷,隻是一路顛簸,吃住既簡陋又臟汙,於是生了些許黃家主提到的“感染”類的病症,這類病,藥物並不好用,最好的方法還是吃住都精細些,靠自身慢慢調養。

黃家主既收攏了他們,又每日自費夥食讓他們建房,聽說新建的房屋一大半還是為了收攏接下來不斷南下的流民,乃真正的為國為民仁心慈腸。

但個彆的一些病患,其難處又和組建作為“醫院”合到了同一處。

因為——

“藥材不夠?”

張仲景接著說:“黃家······月英不知,我等行醫總是四處遊曆,即不是為了奇貨可居讓人不好尋到,也並非全是為了集百家所長精進自身,實在是各地的藥材都隻在各地產出,有時對症的房子找不到藥也是眼睜睜看著病人痛苦。”

“便是本地的藥,也不是時時都有的,要看有沒有山民進山采回來,藥材短缺,不若我們自己上山去采藥了。”

“采藥”黃月英愣了一下,“所以張大師,你們的藥都是野生的?”

張仲景奇怪於月英的奇怪:“自然是,這······”不上山采藥,哪裡來的藥材。

“這個所謂‘醫院’恐不好建成也是難在此處,月英你想法是好的······”

哦,對哦,中國古代是不是醫藥不分家的,看病的錢都是算在藥材裡,實際為醫術付的診金大部分都在藥材費上,畢竟開了方子沒有藥也沒有用啊,後世的醫療體製改革好像也是在將這兩者進行分離的。

所以,黃月英疑惑道:“那不能試試產業化養殖嗎?”

“野生的藥材,不好得是一方麵,生長在不同的環境裡,有效藥物含量也可能千差萬彆吧,這樣的話,固定的方子不就很難對症了?”

正是這個道理,所以好醫難得,真正能夠根據藥材氣味、形狀、年份估計其藥效從而調整藥方的醫者,那得是多少年的積累求證啊。

但是。

“產業化養殖……”張仲景疑惑地喃喃,突然覺得醍醐灌頂。

黃月英:“用同樣的土壤、日照、溫濕度條件培育出一批量的藥材,藥效上總不會差太多了吧。”

至於生長條件——“可能需要大棚,襄陽的日照條件還可以,溫濕度找山的南北麵控製一下,多建幾個養殖基地?”

塑料暫時沒有,可以用紙先試試?菖蒲他們好像研製出更薄的紙了,第一次看見這東西的時候,黃月英就跟第一次在博物館看到漢代薄如蟬翼的紗衣一樣驚訝。

很難相信,他們是怎麼用這種科技水平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