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糊塗嗎? 乾隆聽的一陣迷糊,……(1 / 2)

乾隆聽的一陣迷糊,令妃出身低,這事皇額娘早就知道,以往也不見對她有什麼成見,今個怎麼會這麼說?是不是有人在太後耳邊說了什麼?乾隆腦中閃過皇後倔強的樣子,猜想肯定跟她少不了關係,不過太後對皇後還是有些情麵,乾隆不好在太後麵前說皇後的不是,隻好說道:“皇額娘令妃出身是低了些,可是她這些年都儘心儘力的伺候兒子,還要辛苦打理宮務,使宮中太平許多,這三年更為兒子接連生下三個兒女,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皇帝怎麼會這麼想?她身為皇帝的妃嬪,伺候你為你生兒育女才是本分,何談辛苦功勞,這宮中大大小小妃嬪,就是一國之母的皇後也以為你生育兒女為榮,誰說過自己辛苦了?皇帝就看到她受苦受累?看不到她窺視宮權,這手都伸到額娘跟前來了。”太後不悅的打斷乾隆欲求情的話,不解皇帝怎麼會這麼想?這後宮中的女人職責就是伺候好皇帝,為皇帝生兒育女,能掌管宮務是妃嬪求之不得的榮耀,從古至今誰以這些為苦。

乾隆被太後說的一愣神,他隻是這兩三年每見到令妃臉色蒼白,身體虛弱的樣子還強笑著說自己沒事,溫柔含情的看著他,就不由憐惜,總覺得令妃的身子是從生下七格格後才可是越來越弱,連著三年生育三個孩子,著實辛苦些,窺視宮權從何說起,若不是他去年見令妃被皇後苛刻相待,強令令妃接掌宮權,令妃百般推辭才在他所說這是聖旨下接受的,她那麼柔弱的一個人,隻以服侍他為樂,怎麼會窺視宮權?更不會......

看著太後震怒的樣子,乾隆咽下剩下的話,陪笑著說道:“皇額娘兒子也是見她剛生產完就要禁足,七格格、九格格、永璐他們還小,有些憐惜,皇額娘令妃她打理宮務,向來儘職儘責,沒有懈怠之處,窺視宮權從何說起?去年......”

“你以為額娘會冤枉她,額娘還沒有老糊塗?那三個孩子是額娘的孫子、孫女,額娘也憐惜他們年幼,所以才沒有明著訓斥她,隻讓她閉宮為哀家祈福三月,若不看三個孩子的麵,她還想安穩在延僖宮呆著嗎?”太後緩緩說道。

乾隆聽到太後如此說,知道太後性情慈和,絕不會輕易動怒,而且對令妃也沒有成見,令妃她到底哪裡觸怒了太後?乾隆疑惑的問道:“皇額娘,令妃她.....”

“皇帝,你以為福倫家長子如何?可做的晴兒的額駙嗎?”太後打斷乾隆欲說的話,平靜的問。

乾隆聽令妃說過幾次,晴兒與爾康怎麼怎麼般配,潛意識中也覺得兩人合適,雖不解太後為何此時發問,依然笑著點頭讚同道:“爾康這孩子是兒子看著張大的,倒有些文武全才的樣子,配晴兒倒真是郎才女貌,天作...”

“糊塗,皇帝難道想讓晴兒跟韻兒那丫頭一道去了?韻兒還隻是個郡王府的格格,晴兒可是王府的嫡女,他福爾康一個包衣奴才,韻兒都覺得配他辱了自己才去的,若配晴兒,你讓晴兒怎麼想?你讓宗室親貴怎麼想?以為咱們皇家苛待宗室孤女嗎?”太後怒斥道。

乾隆被太後這麼一說,才恍然想起福家的身份,他總被令妃自家親戚、自家親戚這麼說一時忘記身份之差,三四年前指婚之事那麼隨口一說,結果竟然氣死了個郡王的女兒,沒人敢到皇帝麵前嚼舌頭,郡王也不敢到皇帝跟前抱怨,畢竟乾隆又沒下明旨,到時一說也隻能怪自家女兒多心了,乾隆也自然不知道他隨口一說引起的慘案。

還是後來皇後看不過去,忠言逆耳對乾隆直柬,說都是令妃巧言吝嗇,枉傳皇喻引起的,令妃委屈著,楚楚哀弱的說根本沒有這回事,乾隆卻以為皇後妒忌令妃,成心冤枉她,在乾隆想來一個郡王格格死了,令妃又說沒召見過她,也沒有對她傳過話,甚至根本就沒有見過那個格格,令妃還說那格格聽說自幼體弱多病的,每年也就去太後那裡坐坐,其他妃嬪處都是不走動的,如今死了跟令妃有什麼關係,他早把自己那麼隨口說的話給忘記了,於是乾隆更不待見皇後了,認為皇後妒忌成性,成心冤枉他的寵妃。

如今聽太後將那個郡王格格與福爾康、晴兒牽扯在一起說,更覺得奇怪,不解的問道:“韻兒是病逝的,與爾康、晴兒有什麼關係?爾康的身份是底點,若要配晴兒給福家抬旗不就可以了,爾康是兒子看著長大的,有些才能,以後兒子自會重用,也委屈不了晴兒,宗室又怎麼會說咱們皇家苛待孤女?”

“難道皇帝三年前不曾說過要將六格格指給福爾康不成?這話當年可是傳的沸沸揚揚,宮裡宮外、朝上朝下都聽說你要把個郡王嫡出格格指給個寸功未立,攀附裙帶提升的包衣奴才,宗室格格內隻有韻兒排行第六,要不是韻兒以為你要把她指給福爾康怎麼會被氣的舊病複發?醫藥無治?福家抬旗?他們家立下什麼功勞,有了什麼政績?可以得此榮耀?”太後不滿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