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產業鏈 大秦、戎狄和百越達成了共……(2 / 2)

他略一沉吟,便道:

“韓國將滅,如此大喜之事,戎狄怎能不奉上賀禮慶祝?來人,將寡人的意思傳達給諸戎,他們知道該怎麼辦。”

西邊的戎人少有能耕種的土地,牛對他們來說就是平時用來宰殺吃肉的。秦國索要牛羊不是什麼大問題,更何況這次還隻要牛不要羊、馬。

接到傳訊的諸戎聽到一半就被嚇著了,以為秦國想索要馬匹。

他們會這麼想很合理,畢竟秦國在打仗嘛,打仗那肯定是戰馬越多越好。而且打仗還有消耗,更需要新的戰馬填補了。

大家都在琢磨該怎麼想法子減少進貢戰馬的數量了,猛不丁峰回路轉,原來要的是牛。

牛好辦啊!牛可比馬便宜多了!

諸戎簡直是感恩戴德地送走了秦國侍者,拍著胸脯保證接下來幾年爭取多養牛,多給秦國上貢一些耕牛。

而且秦國上使還說了,不一定要進貢成年的牛,牛犢他們也要。如果各部落覺得把牛養大很費勁,不要緊,送來秦國,秦國自己養。

小牛犢稍微長大點其實就可以耕地了,秦國還擔心戎狄那邊草料不夠擴充規模的牛群霍霍。既然如此,就把這個甜蜜的煩惱丟給秦國吧,以後秦國的地盤會越來越大,不可能缺草吃。

諸戎:還有這等好事?

養一頭成年牛的投入不小,能給牛犢那再好不過了。

他們自己養著種牛,每年下崽,崽子稍微養一養就能送去秦國。既能形成可觀的數量不至於太寒酸,又不用過多消耗自己的草場,何樂而不為?

長期進貢的話,秦國也不能真的隻進不出,光拿東西不給好處。

所以扶蘇請示過父親之後,定下了以茶葉作為交換物。

茶早在神農時代就被華夏人充作藥用,後來西周、東周都有對茶樹培育的研究。直至戰國末年,至少在他們秦地,吃茶已經成為了貴族間的常見現象。

彆以為隻有遊牧部落缺少茶葉補充維生素,其實秦人也缺。秦國先祖剛開始也是在關中以西的地區發展的,後來雖然得了關中作為封地,但那時的關中還不是沃野。

秦非子以養馬受周天子賞識,定居地又在如今戎狄肆虐的區域,可見秦國先祖走的是遊牧的路子。

加之秦國常與戎狄交往,風俗受其影響嚴重。底下黎庶不怎麼吃肉還好,貴族桌上卻是以肉食為主,可不就要靠吃茶來補充維生素嘛。

秦國貴族自己嘗過吃肉太多的苦,又見識過了茶葉的妙用。扶蘇一說用茶來換牛,立刻就得到了眾人的支持。

“隻是茶葉價貴,如此交易,成本太高,恐怕換不到多少耕牛。”

有人提出了自己的憂慮。

扶蘇麵不改色:

“大秦有巴蜀商人往來齊楚兩地,發現百越那裡茶樹眾多。若能在當地製作茶磚,再運來關中,便能解決這一問題。”

現在不著急把茶樹移植過來,移植了也不一定便於成活。

而且以後天下都是大秦的,何必多此一舉,將不適合的植物愣往關中種?他們的人口種莊稼還不夠呢。

扶蘇對未來有很清晰的規劃,擴大種植麵積必須要等天下一統後人口增長。茶葉這種金貴的緊俏貨容易擠占良田,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哪怕要找地方種茶樹,也該是用六國之地。如此六國耕地減少,也能利於大秦征伐。

隻是就目前來看,移植茶樹不如原地製磚,省事不說還便於運輸。

正好東南方向的百越相當於無主之地,隻有百越部落待在那邊。倘若秦人擔憂百越之地的瘴氣,也可用百越部落急需的物品同他們貿易交換,讓原住民去製作茶磚。

扶蘇傾向於後者。

瑣事都外包出去,他們大秦隻要稍微多出一點成本就好了。如今人手緊缺,沒有什麼比人力更值錢。

這件事在大秦朝堂上吵了幾天。

有一部分人認為太麻煩了,直接讓諸戎獻牛就行,何必給他們好處。但大部分人還是理智的,知道這種不給錢的做法長久不了。

所以後頭兩天爭吵的內容主要是拿什麼和百越換茶磚。

百越與外界聯係不多,不知道茶磚的價值,大秦這邊出價也就不用那麼高。但是百越人也不是傻子,總得拿他們急需的東西,他們才會樂意交換。

最後的討論結果是一位來自楚地的人才提出的,那人投奔大秦之前,家就住在臨近百越的地區,知道不少事情。

他站出來侃侃而談:

“百越部落缺醫少藥,他們那邊的醫術十分落後。哪怕當地草藥資源極其豐富,百越人也是空有寶山而不自知,生病後依舊靠巫醫做法祈求病愈。”

百越都說是部落了,可見相對七國來說有多落後。他們在密林中日子不好過,少有耕地,文化習俗也更貼近夏商時期。

倒不是說他們一點正經醫術都不懂,先秦巫醫不分家,大巫們還是懂點醫術的。有一些病能找到合適的草藥醫治,不是純靠玄學。

可還是那句話,百越和中原斷交已久。隻有很少的部落與外界有往來,且往來也不算多。

在這種前提下,七國醫術快速發展,百越卻隻能自己閉門造車。學不到外頭的新東西,很多病他們是真的治不了。

楚人繼續分析:

“我們可以將藥材提前調配好,製作成藥丸,拿去百越交易。如此一來,百越人便猜不透我們用了什麼藥物、藥草比例又是如何。”

朝中很快就有聰明人舉一反三。

這個說:

“大部分病症的藥方都是差不多的,醫者會根據具體病情酌情增減。但不做這個增減的話,吃下去也能治病,隻是好得會慢一些。”

那個補充:

“製作藥丸雖也需要人手,卻是老弱婦孺皆能參與。還不能種田做工的孩子可以幫忙分揀藥材,乾不動活的老者比孩子更加細心,製作藥丸的事情交給他們問題不大。”

最後眾人達成共識:

“此舉大善!”

雖然不至於各家各戶都能參與到藥丸製作,畢竟百越對藥物需求沒到那麼海量的程度。但至少可以給一部分家庭提供額外的收入,讓黎庶的日子好過一些。

大秦家家戶戶都要服兵役,去當兵時能有一件甲胄防身便可大大提高存活率。

甲胄需要自家花錢買,大部分平民買不起。但做藥丸能賺到錢的話,就能湊錢給家中男丁買甲胄了。

如此一來,即便黎庶手中有了錢,也不會拋棄農耕跑去經商。他們會很珍惜手裡這點意外之財,買到甲胄之前絕不會胡亂花掉。

秦王政琢磨了一番,覺得這和自己抑商的念頭並不衝突,於是欣然應允了。

事情自然交由巴清配合各地官署一起處理。安排人製藥需要官署出麵,跑商和聯絡百越則是巴清負責。

巴清看完整個流程之後,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

不懂商業的人可能就單純覺得這是普通的以物易物,但巴清不這麼想。

這分明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如果真的做起來了,大秦會嘗到甜頭,以後類似的產業鏈就會越來越多。當產業鏈足夠多之後,大秦的商業就能被徹底盤活。

到那個時候,什麼齊地商業最繁榮?分明是他們大秦商業最繁榮!

齊地可沒有這麼完善的商業體係,他們大多還是在做低買高賣、兩地倒賣的生意。沒有齊國官署的扶持,也很難大規模安排百姓生產他們需要的商品。

公子怎麼什麼都會,而且還真讓他說動了王上同意叫庶民參與藥丸的製作?

巴清心裡對扶蘇能繼位的信心更足了,辦起事情來也越發儘心賣力。

與此同時,扶蘇本人正在感慨巴清真好用。

無論是她利用商隊幫自己做事,還是她的商隊走南闖北見識廣博這一點,都對扶蘇極為有利。

那些扶蘇自己不好拿出來的技術和知識,都能假托“巴蜀的商隊從某地聽聞”。

不需要暴露自己重生之事,就能推動大秦各行各業的發展,令扶蘇十分滿意。

巴清會不會起疑?

不,巴清隻會認為公子手裡有不好明說的情報機構。於是心生忌憚,不敢在背地裡搞小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