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宴見親子情
“親子宴”真的是一個很諷刺的皇家專有產物。恐怕也是很有四國特色的,因為還沒有在曆史上或者其他曆史題材的小說傳記中聽聞(當然更有可能是本人曆史課上的太少書讀得太少)。不管怎麼說,四國既然自打建國就一直都有這個皇子皇女出生後不常見母親的慣例,應該就是為了避免母親影響親子爭權奪勢釀成宮變的吧。可是為人父母人之常情,這不許子女出生後由母親撫養與母親親近的非人道行為,終究是絕少有君王如此狠得下心的。理由是,四國建國二百多年以來真的能夠做到如此決絕的,紋平帝狄螭卻是第一位。
紋平帝狄螭為人生父卻又要做到如此決絕自然並非他本意。試想膝下六個子女三龍三鳳那是何等的天倫之樂啊。可是之前兩朝都是禍起蕭牆手足相殘,不管狄螭是否有心於他所得到的帝位,他都不得不防止這樣的悲劇在自己的親子之中再次上演。無疑這個不讓妃子撫養自己所出的不得已的辦法是有效的。沒有了母以子貴,子女能夠帶給母親的利益也就變得非常有限,後宮自然也就少了很多為此的勾心鬥角的爭鬥。但是宮妃之間皇上榮寵的爭奪恐怕還是不會消失的,因為將來的利益看不到,眼前的利益總是會想要爭搶的吧。好在紋平帝狄螭連這點也考慮了進去,還搞了一個什麼後宮雨露均沾,來一個平均分配,真的是再沒得可爭了。可是這樣的辦法,雖然抑製了可能在的問題,卻也造成了新的問題,那就是壓抑了人性,壓抑了感情。
且不說這樣的辦法會對宮妃對於皇上的感情有何影響(明顯這種體製下愛與不愛似乎也沒有大的差彆,所能得到的來自皇上的關注都是一樣的),也不考慮皇上對於宮妃的感情(除了對新賢妃烏雅羽,皇上似乎對其他宮妃也是平均主義),這樣的行為當真是壓抑作為母親那種與生俱來的關愛自己子女的母性。這良妃的精美刺繡,德妃的親抄詩詞,和竹妃的《夏雨後》,我猜都是有心為自己的子女準備的禮物吧,個中都盛滿了母親的親子之情。不知道皇上在分配禮物的時候是否會考慮這些因素所以把禮物分配給相應的皇子皇女,抑或是反其道而行之故意不把禮物分配給他們。可是皇上如此壓抑宮妃對子女的感情,那麼他對子女的感情呢?他也是苦苦的壓抑著吧。他關注他們,觀察他們,出於作為父親的關愛,更出於皇上對於未來繼承人的考察。就連孩子們玩一個過家家的玩具,他都硬是要從中看出人品秉性,和最為重要的,為君治國的能力和素質。說實話,我覺得狄螭真的是杯弓蛇影,心事太重了。他們都隻是孩子,而且是你的孩子啊。不希望他們將來手足相殘我能理解,可是你暗中對他們的期待未免壓力太大了。從孩子的角度,恭敬自己的父皇,友愛自己的兄弟姐妹,卻隻是認得自己的母親,恐怕說不過去吧。再者說,單看僅有四歲的狄衡竟會因母親被賜死而消沉,恐怕隻是認得的關係也不太可能如此大的影響。
反觀烏雅羽一家,上上下下那樣的和諧幸福,就連皇上也不得不羨慕。可若是羨慕那樣的一家人的關係,卻又為何如此狠心對待自己的妃子子女,甚至是自己對子女的感情呢?當真就是為了不再有所謂的“陰陽之亂”麼?或許答案在於自古帝王之家就不可能如常人之家那樣和諧幸福。
說回烏雅羽的小玩具,裡麵有兩位老人、兩位農夫、一位村姑和一個小孩,分明就是她自己家庭的組成,可是到現在為止故事卻未表這位神秘的烏雅逍烏雅遙烏雅羽三兄妹的母親,狂生武鋒入贅所娶的妻子,老泰丞烏籍的女兒,已故前祭司喻鎏的妹妹。若是已經過世,似乎烏雅羽當不會將她的形象做進給小侄兒的玩具中;可若是健在,卻又從未提及。無論如何,做女兒的烏雅羽總還是惦念著自己的母親吧。
拭目以待,摩拳擦掌,期待後文。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