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 【蒜齏大酢】(1 / 2)

醫漢 春溪笛曉 4071 字 9個月前

這天霍善獲得了好幾個新球,吃過飯後挨個看來看去,個個都很是喜歡,舍不得送給彆人。

可是親叔和幾個表叔都給他送了許多禮物,霍善又想給他們送回禮,所以晚上和李長生嘀嘀咕咕了半天。

最後還是李長生耐心勸他說這麼多球他踢不過來,放著不踢會癟掉,送給彆人球也可以不那麼寂寞,他才毅然和李長生約好明天去衛家給表叔們送鞠球。

至於為什麼不找霍去病帶他去,當然是因為霍去病是大司馬驃騎將軍,有很多事要忙的,他是個聰明懂事的小孩,可不能影響大人乾正事!

霍善驕傲鑽進被窩呼呼大睡。

才剛入夢,霍善就被提醒查看任務進度,昨兒他跟著張仲景坐堂看診,三四個時辰下來接診了足足二十多個病例,現在學徒跟診任務是23/100,可謂是進展喜人。

本來這個坐堂是最適合刷新手任務的地方,不過張仲景考慮到霍善年紀還太小,要他每天晚上看幾個時辰病例著實不太合宜。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張仲景少年時期遍讀經籍,結果最吸引他的卻是《扁鵲傳》中的內容,隻覺扁鵲的望診技巧簡直神乎其神,恨不能自己也能來個奇遇,跟扁鵲那樣一看便知患者五藏症結。

這種由衷生出的向往,也讓張仲景開始研讀醫書,並在同郡中尋找名醫追隨對方學習。

李時珍說在明代他會被稱為“醫之亞聖”,有些人為了賣書甚至還會省略兩個字直接稱他為“醫聖”,甚至煞費苦心為他“出土”了一座題有“漢長沙太守醫聖張仲景墓”的墓碑。

怎麼說呢,光是那串前綴就給人一種槽點太多以至於完全無從吐槽起的感覺。

萬惡的書商為了把書賣出去簡直無所不用其極!

這其實也不稀奇,但凡落到了讀書人手上,誰還沒幾個玄之又玄的傳奇故事?

其實成聖不成聖的,張仲景根本沒考慮過,他最初想做的不過是追隨前人的腳步、儘力救治自己能救治的人罷了,坐堂看診是這樣,整理醫案也是這樣。

如今有這樣的機會,張仲景也想看看其他人是如何診病的。

日後他們說不定還有機會治病救人,當然得儘力精進自己的水平。

疾病是不停變化、不斷發展的,而醫學往往也跟隨著疾病的演化才一步步地往前邁進。

就比如最常見的寄生蟲病,草原有草原的種類,水鄉也有水鄉的種類,你要是一輩子都待在水鄉,那自然是一輩子都隻熟悉水鄉的病法、不知曉草原上的寄生蟲是怎麼回事。

你沒遇到過這種病,你剛上手時就不知道怎麼治,這是最基本的道理。

哪怕你憑借自己的本領摸索出該怎麼用藥,那也得有個摸索的過程。

左右霍善年紀還不大,目前最重要的便是引起霍善走學醫路子的興趣,倒也不急著讓他直接把任務刷滿。

就霍善現在這個身份,他自己要是不想學,他們也沒轍。畢竟這孩子啥都不用做估計都能位列公侯,哪還會願意當個地位低微的醫者?

須知李時珍的父親自己就是醫官出身,卻曾經一心培養李時珍去考科舉,可見在千百年後醫家在許多人眼中依然是末流。

君不見許多讀書人都把“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掛在嘴邊,說得倒是挺好聽,實際上大抵都是求仕不得才退而求其次學點醫技養家糊口。

所以張仲景覺得該多帶霍善到處走走、增長見識。

隻要能叫他看出興趣來,再想他繼續接任務就容易多了。

李時珍幾人覺得在理,等霍善再次入夢後便建議他今天選華佗。

他們幾人且先按著年齡挨個帶他去見識見識自己經手過的病患!

霍善對李時珍幾人的了解其實挺少的,聽他們按照出生先後論資排輩也似懂非懂,不過他知道自己現在夜裡也可以出去玩、醒來後還不困也不累,那肯定是積極地跟著華佗出發。

華佗所在的年代和張仲景是一樣的。

他們又來到了東漢末年。

華佗帶著霍善踏入廣陵城。

霍善已經識字了,邊進城邊問華佗:“廣陵是哪裡?離長安遠嗎?”

華佗笑道:“廣陵離長安遠得很,都到海邊了。”

東漢末年,廣陵郡和對麵吳郡分局長江入海口兩端,僅一江之隔,便讓廣陵郡屬江北、吳郡屬江南,不過俱都倚江靠海,郡中水網密布,江鮮海味多不勝數,也催生出一些相關的疾病。

華佗在廣陵郡待過挺長一段時間,還在這裡收了個名叫吳普的徒弟,據李時珍所言,這個徒弟不僅傳承了他的五禽戲,還把他用過的藥方整理成書,名為《華佗方》。

隻可惜東漢末年戰亂頻起,不少著作早已散佚,連張仲景的《傷寒論》都是後人收集整理起來的。

後世那些帶著他華佗之名的書籍大抵是托名之作,仔細想想其實也挺有意思的。

世人大多迷信往聖先賢,非往聖先賢之言往往無人問津,所以秦漢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托名於黃帝岐伯,到了後世又托名於華佗仲景,也不知更久以後的醫壇將是什麼光景。

華佗與霍善細細講著,兩人已踏入廣陵城內。

才入城沒走多遠,霍善便被道旁賣餅的吸引了,頗好奇廣陵的餅與長安、長沙的餅有什麼區彆。

華佗知他年紀小,也不催他走,還帶他走到賣餅的攤子前介紹道:“麵餅雖大同小異,廣陵這邊的蒜齏大酢卻是彆處沒有的,你可要嘗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