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
賈誼的表情十分精彩,他剛寫的文章,怎麼就被仙人知道了,而且......他明明是在罵秦始皇,不是要說明他有多厲害啊喂!
未央宮。
劉徹聽著就是一樂,《過秦論》他可是從小就讀過,前麵誇得有多猛,後麵罵的就有多難聽。不過......仙人怎麼隻提秦始皇啊,就不能提提他嗎?他自認也不差啊!
還有些少年心性的漢武帝不樂意了,心裡直冒酸水,哼哼,一定要讓衛青快點把匈奴打下來,就不信仙人看不到!
【同樣的,大家在看到具體事件的時候也可以反向總結一下人物形象哦!拿下閱讀題。】
【這篇課文重點就是要解決寫法的問題,但它出現在這裡,更多是要向我們展現勞動的意義。】
水鏡中的聲音忽然變得有些嚴肅。
【我們是一個人口大國,吃飯是頂重要的大事。1994年,鷹醬方麵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為《誰來養活中國》,文中明確表示,中國人口增長必將導致糧食供應不足,繼而給世界帶來糧食危機。這種伎倆我們已經很熟悉了,就是爛大街的“中//國//威//脅//論”。】
鹹陽宮。
嬴政眉目微凝,這個“鷹醬”又是什麼國家,聽起來好像不是很友好,天上還會有列國紛爭嗎?
若猜得不錯,天上的國家肯定不止兩個,那個鷹醬宣揚中國人口增長會造成世界的糧食危機,其他國家又怎麼坐得住?估計那中國就成眾矢之的了,果真是好手段!
【但我們確實不得不麵對一個問題,1994年,我國人口即將邁入12億大關。即使袁老早已向全國推廣了雜交水稻技術,但糧產量還是跟不上人口增速。】
漢朝,未央宮。
劉徹瞳孔微張:“這麼多人,得吃多少糧食!”
雖然人丁富足是好事,但帶來的負擔也不是一般的大,若吃不飽,出現些什麼動亂流民,那整個國家的安全治理就成了大問題,情況實在是不容樂觀啊。
【麵對這樣的情況,曾經親曆過饑荒的袁老壓力可想而知。一代代農學專家深入稻田,潛心研究,古老的農業國為他們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我國種植水稻的曆史十分悠久,據《史記夏本紀》記載,“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濕”,說是大禹讓一個叫益的人把稻種分發給農人播種,這是最早關於種植水稻的記載。】
漢朝。
司馬談拍著兒子的肩膀:“這部史書竟是從夏朝起筆,視野宏闊,有大家風範啊。”
尚及弱冠的司馬子長眼中閃爍著少年人一往無前的豪氣:“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孩兒也要遊曆天下,采集舊聞,寫一部良史!”
“好,好!”司馬談大笑起來,“好兒子,有誌氣!”
【此後曆朝曆代,水稻耕作不息。】
【春秋時期,水稻畝產有一百斤左右,漢朝是一百二十斤左右,魏晉南北朝有一百八十斤左右,唐朝畝產兩百七十六斤,宋朝畝產四百五十斤,明朝畝產六百六十六斤,清朝畝產多一點,大概有六百到八百斤。】
這話一出,各個時空一片嘩然。
鹹陽宮。
大臣內侍烏泱泱跪了一地,嬴政黑著臉一字一句地冷聲道:“曆、朝、曆、代?為何獨獨無秦?!”
李斯壯著膽子抹了一把額頭上滲出來的汗,小心翼翼地回話:“或許,或許是我朝畝產與前代相差不大,故而......”略去。
“哼!”
嬴政冷哼一聲,死死盯著空中的水鏡。這上麵的朝代,除了春秋他並沒有耳聞,若是按順序排列的話,那秦應該在春秋之後,漢朝之前。
該死,這個漢朝又有什麼能耐,能滅了他的大秦?
漢朝,未央宮。
劉徹同樣麵沉如水,他沒心思去想秦朝怎麼沒有了,而是將目光釘在後麵的朝代上。
舉凡帝王沒有不想自己的王朝千秋萬代的,他自然也不能免俗,隻是他沒想到,自己後麵還有那麼多朝代。
這個狗屁魏晉南北朝到底是怎麼出現的,水鏡也不多說一點。
豬豬咬牙。
唐朝。
李世民同樣注意到了朝代問題,不過也就糾結了一下,他們大唐不也是取隋而代之的麼?哪有什麼長長久久的王朝,以後的事以後操心吧,反正他的大唐肯定不會像秦朝那樣短命。
想通這一點的李世民開始酸糧食產量:“輔機,我們現在的畝產有兩百七十六斤嗎?”
長孫無忌顱內檢索,肯定地答道:“沒有。”
李世民:QAQ望梅止渴,他連個梅子影都沒看到。
【到了清末民初,糧產量就少了,還要向國外進口。這裡我不得不拉踩一句,清朝後期真是垃圾。】
愉快吃瓜的乾隆:......大清怎麼就垃圾了你給朕說清楚!
劉徹冷笑一聲:“竟然要向異邦買糧,這落差還真是不小。”
果然,水鏡裡接著就說道: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稻米盛產的大國啊,“開元盛世”曾引得萬國來朝,乾隆時期還自稱“天朝上國”,結果最後淪落到向外國買糧,這心理落差誰受得了?
雜交水稻的研究,也是站在百年屈辱史上起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