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3 你的詩不如陶淵明(2 / 2)

水鏡啊水鏡,你怎麼就是不說清楚一點?

楚棠自然是聽不到他們內心的呼喚,她有自己的節奏。

【陶淵明歸田之後,回歸自我,創作靈感大爆發,寫了很多詩文抒發田園之樂,這篇《桃花源記》就可以和課文互相參看。文中所寫的桃源之景,不正像這幾句詩裡描繪的畫麵嗎?

他隨性寫來,好像素描寫生似的,繞宅周圍有十幾畝地,還有八/九間草屋,屋後種榆柳,屋前桃李栽,隱隱可以看到小村落,炊煙迷蒙,雞犬相聞,和官場的熙熙攘攘蠅營狗苟截然不同,他便在這裡,得以保存自己的本真。

大家要特彆注意一下這裡的寫作手法,以平淡之筆描繪景物,這就叫作白描。陶淵明很喜歡用這種手法,後麵我們學到李清照的作品也會提,她也很喜歡用白描。】

還是妙齡少女的李清照正在院中聽水鏡講詩,她素喜詩書,也有評點之才,水鏡所講的內容她實在喜歡極了,連秋千也不願意蕩了,也無心去找平素交好的小姐妹玩耍,日日便是盼著水鏡的出現。

她知道這些詩作都是先賢篇章流傳後世,千古留名,這是莫大的榮耀,結果水鏡剛剛是提到她了麼?

李清照錯愕又驚喜,秀美的臉蛋染上紅粉,自己以後會這麼厲害嗎?

【大家初看陶淵明的詩會覺得很平淡,這不是大白話嗎?有手就行。但其實他的構思安排是很精妙的,我們仔細賞析一下。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這是一個簡筆勾勒,可以看出主人公生活得很簡樸。】

顏延之環顧四周蕭然破敗的樣子一點頭:確實挺簡樸的。

其實說簡樸也是好聽了,簡直是家徒四壁。

【但是簡樸得又很有情調,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在午後,桃花李花競相盛放在堂前。草屋簡樸,榆柳蒼翠,桃穠李豔,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

這幾句描寫就像一個特寫的近鏡頭,一下子就把隱居的情趣寫出來了,風景好,心情自然好了一半。】

為了使課件不那麼單調,楚棠特意配了許多圖,這些都是她在各個網站下載的,還有出去旅遊的一些實拍,此時放在課件上,呈現在眾人眼前的便是一幅詩中好景。

王維看著水鏡裡的畫麵暗自點頭,隱居之地自然是要清幽素淨又有野趣得好,但這草屋怕是有些不安全,如果我他日隱居,需得再謹慎些。他在心裡思忖著。

【但是要寫出和平安寧的意境,但是一個近景還不足以顯示,陶淵明像一個資深攝影師,把筆觸移向了遠景,“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這裡用了兩個疊字。看過《紅樓夢》的同學可能記得,香菱向林黛玉學詩,也提到了這一句。】

剛寫完第一章的曹雪芹看看水鏡,又看看自己桌上的書稿,覺得這個世界充滿了不真實。

【香菱說王維的“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寫得好,林黛玉說你隻知道他這個寫得好,我給你看個更好的。於是把陶淵明這兩句給他看。

香菱看完十分歎賞,原來“墟裡上孤煙”的“上”字是從“依依”這兩個字化用來的。

曹雪芹的文學造詣是很高的,他借小說中兩個角色之口,點評前人詩作,頗具匠心,由此可見陶淵明這兩句確實有精妙之處。】

崔氏拉了拉丈夫的衣袖,言笑晏晏:“相公,人家可是說了,你的詩不如陶淵明。”

王維也不在意妻子的打趣,柔聲道:“本便不如他。”

這句詩他還沒寫,想必是後來所作。那曹雪芹確是個造詣頗高的,一眼看出他的句子來自陶潛,而“依依墟裡煙”,寫炊煙隱約之狀,合於遠景的筆觸,更顯平淡而渾然天成,他輸得心服口服。

【曖曖是模糊不清的樣子,照應了後麵的“遠”字,因為村子隔得遠,所以模糊不清;依依,形容炊煙輕柔緩慢地向上飄升,由於距離又顯得隱隱約約的。這句近景描寫給人一種平靜安詳的感覺,好像化外之地,不受任何侵擾。

但是太安靜了仿佛有缺點什麼,於是他接著說,“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一下子所有畫麵都活起來了。他不寫蟲吟鳥唱,卻寫雞鳴狗吠,為什麼?】

陶淵明捋著花白的胡須笑眯眯道:“無雞無犬,怎算得是村莊?”

【因為雞犬之聲相聞正是最富有農村環境的特征,哪個村裡沒有幾隻雞幾條狗呢?陶淵明真的是一個很有生活氣息的人。

而且大家還要注意,老子曾經描繪過他“小國寡民”的理想,“雞犬之聲相聞,民老死不相往來。”這當然是一種落後的思想,但確實是非常理想的生活狀態,陶淵明將自己的願望投射其中了。】

陶淵明捋胡須的手一頓,和對麵的顏延之交換眼神,笑歎道:“我確有此心。”

他已經厭惡了這征伐動蕩、名利相傾的生活,所以寄心古聖賢描繪的盛世圖景,又於田園中尋覓。

嬴政搖搖頭,小國寡民,不過是咫尺之安,他要的是天下一統,四海升平。

劉徹也興致缺缺,漢初提倡黃老之學,他欲改尊儒家,前朝後宮便有諸多反對,此時聽到《老子》之說自然沒什麼好臉色。

不過水鏡說小國寡民是一種落後的思想,後世都這麼講了,這群頑固總該鬆口了吧?

他忽然覺得心情又好了一點,不鬆口沒關係,他借題發揮也要讓他們鬆口。

【在這幾句裡,他總體用到白描的手法,遠近結合,動靜結合,寫出歸隱之地的風光,暗藏欣然情緒,可謂是頗具匠心。“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儘見真淳。”元好問的評價,確實十分恰當。】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儘見真淳。

陶淵明品味著這句詩,忽然拊掌大笑起來:“好,說得好!千載之下不乏有知音,吾道不孤!”

他的眼裡隱有水光,縱然不合於時,但幾百年後,幾千年後,總有人懂他的詩。

顏延之也為這一句詩評讚歎,時下風氣以玄言為高,詩文祖法三張二陸,鋪排雲景。他雖與陶淵明交好,但也知曉陶淵明的詩作並不為當世推崇。聽水鏡中的女子來講,似乎後世對兄長詩作極為推崇?

顏延之不由得高興起來,他就知道,兄長是渾金璞玉,必將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