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4 魏文帝果然不欺我(2 / 2)

王績坐不住了,他歸隱田園便是效仿陶淵明,若陶淵明是消極避世,他是什麼?

王維也搖搖頭:“雖然不是很認同的他的行為,但陶潛品性自是無可置疑,楚姑娘怎會有此一問?”

蘇軾難得沒有笑:“先生高士,豈可用消極一詞來評判,曹孟德縱有天下歸心之誌,然而失節於漢,怎麼及得上陶公高義?!”

很明顯,蘇軾破防了。偶像的人格都被侮辱了,這絕對不能忍。他無師自通開啟拉踩大法,連帶著對前麵提到的曹操都沒有好臉色。

未央宮。

劉徹一臉淡定地開始看戲,很明顯後世之人對這個陶淵明非常推崇,那麼有此一問不過是尋個由頭為後麵張本,這種話術他當皇帝都用爛了,欲揚先抑,欲抑先揚,都是套路。

董仲舒學習儒家經典,又擔任授業之師,倒是對這個問法報以會心一笑,夫子有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循循善誘,方是為師之道。

隻能說,這波還是眾位詩人代入感太強了,以至於被情感蒙蔽雙眼,倒不及其他局外人清醒。

【我們知道,評價一個人要有綜合視角。關於陶淵明,我們很容易給他打上一個隱士的標簽,這樣當然方便,尤其是在應試教育之下。

但“打標簽”意味著陷入定勢,如無意外不會再特意去了解,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雖然學過不少陶淵明的詩,但他對我們來說仍然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曹操對這個“綜合視角”的提法十分欣賞:“以點觀人,其人不全,對一個人的評價怎麼能以偏概全呢?”

顯然,他是對那些罵他是漢賊的人非常不滿。

劉徹也理解這段話了:“打標簽,陷入定勢,比如說秦始皇的標簽是暴君,所以後人便陷入始皇帝是暴君的定勢?”

底下大臣紛紛捂臉,有點道理,但又好像槽多無口。陛下您是不是忘了水鏡裡的後輩顯然對始皇帝頗有好感,說不定人家在後世不存在“暴君定勢。”

“應試教育,是在說他們的科考?”這是研究科舉研究出條件反射的貞觀朝。

“不錯,先生不隻是隱士,還是征士節士!”反應過來的蘇軾開始給偶像正名。

【所以借這首詩,我們要重新了解一下這個人。大家都知道陶淵明有一個從出仕到歸隱的經曆,我們前麵著重講了兩段,分彆是他第一次和最後一次出仕,但據考證,這中間他至少還出仕過三次。】

陶淵明執杯的手一頓。

【文史哲不分家,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先來扒一扒曆史。】

曆史!

眾位皇帝陛下一下子警覺起來,當即吩咐左右準備記錄,曹操等幾方勢力亦神情嚴肅,試圖從中聽到更多與自己時代相關的事。

【陶淵明是東晉詩人,前麵還有西晉和三國,我們就從老板說起。】

【赤壁之戰失敗後,老板無力南下,主要勢力還是在北方。孫劉友好靠曹操,老板打退了,孫劉聯盟就要開始撕逼了,這後麵又發生了一係列的事我就不多說了,反正大家都知道,不知道就去看《三國演義》,當然能看《三國誌》更好了。】

等著聽後續的曹操孫權劉備等人:......

你彆不說啊你好好講講啊!你們知道我們不知道啊!合著我們等了半天就等了個這?你這個後輩到底懂不懂什麼叫尊重祖宗啊?!

破大防了。

羅貫中尋思了一下,自己的書在後世大概也許好像.....非常有名?

啥也不說了,水鏡結束連夜肝!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魏文帝果然不欺我!

【最後老板封魏王,都鄴城,統領北方;劉備在川蜀;孫權領江東稱吳王。雖然這時候漢獻帝還是天子,但明顯已經成了一個吉祥物,所以實際上是魏蜀吳三分天下,這就是大家熟知的“東漢末年分三國。”

但是三角形不愧為最穩定的圖形,結果就是他們仨誰也奈何不了誰,哪邊都不能統一天下,反倒被司馬家一把摘了桃子。】

曹劉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