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聖上是那樣與眾不同的人物,與過去的每一任皇帝不同的是,她與她們一樣,都是女人。
江好雖然沒做過皇帝,卻知道當皇帝一定不是件容易的事,不然古往今來就不會有這麼多做不好皇帝的人了。陛下是女人,做皇帝自然更難。而要麵見這樣一位開創曆史先河的陛下,她怎麼會不緊張。
又說了些禮儀細節,該交代的差不多都已經交代到位,郭校尉再沒什麼可說,放人離去。他將信紙重新拿起,鷹隼似的眼中掠過不平怒意。
時移事易,他今日未曾著重交代入京之事,是因為朝廷對趙將軍的喪儀有了新的安排。朝廷並不打算再如兩月之前那樣大辦趙將軍的葬禮,此一時彼一時。
兩月之前,馬邑大敗,邊境不寧,燕人隨時可能繼續攻城掠地。夏國失去強將,想要在與燕人接下來的戰爭中有一兩分勝算,便隻能用“抗兵相加,哀者勝矣”的哀兵必勝之法。以死去的趙將軍讓夏國上下同仇敵愾,好與燕國有一戰之力。
現今朝廷已經不需要用趙將軍之死來喚醒兵士和百姓,甚至不敢也不能這樣做。占儘上風的燕國提出要與夏國和談。和談之事一出,本存了背水一戰之心的夏國人鬥誌立刻潰散。和無休止的、艱難的戰爭相比,能夠和平解決問題實在是夢想當中的事情。夢想有機會成真,即使是要為此付出更高昂的代價,大部分人也願意接受。
更高昂的代價是指和談的條件,夏國接受和談,作為戰敗國,為了表示誠意,要奉上的不止金銀。
但有機會避免繼續打仗,即使讓人肉痛,朝廷還是選擇割肉飼虎來換取暫時的和平。
朝中自然有反對者,但在更多支持和談的聲音中反對的聲音實在不值一提。所以在議和的前提下,趙將軍還京便成為一件有些尷尬的事情。現在已經不需要用他使上下一心,他的出現甚至容易讓那些支持戰爭的人想法更加偏激,從而讓朝政動蕩。
郭校尉手中的信上便寫了對他們明日入京的安排:不必大張旗鼓。
他該遵從上令,可到底意難平!
……
春日朦朧的微雨,輕輕敲打著尚未發苞的枯樹花枝。
隊伍趁露色進城——這同樣是信上的安排,隊伍中每一個人的臉上被一種愁緒所覆蓋,這份愁緒和連綿的陰雨一樣,籠罩在每一個人的心頭。
他們並沒有得到想象當中的迎接,倒不是他們需要排場來顯示這趟任務的成功,而是被選中去馬邑的每一個人對趙將軍多少有所仰慕,他們不需要迎接,但趙將軍為國捐軀,當然值得每一個人的敬重。
相較於隨行兵士們的凝重,馬車中伴隨著女郎的江好並不明白許多彎彎繞繞,隻隱隱地感到一種沉悶。加上今日大多要見皇上,她從昨夜開始緊張,現在心臟跳得飛快。為了排解這種心悸,她貼在車簾旁,從被風吹起的縫隙中向外看,被洛陽城的宏偉所震撼。馬邑更多是為了抵禦敵寇的肅穆,絕沒有眼前的威赫。
她輕聲向趙孤月描述起車外的景色,這是習慣使然,同時在這樣的描述中那些初入新環境的不安會減弱許多。
因為女郎靜靜地坐在那裡很讓人安心,她將女郎的靜坐當作聆聽,這麼說女郎實在是個很好的傾訴對象。事實上這一路上與其說是女郎離不開她,實際上是她更離不開女郎。
背井離鄉的無助與麵對大人們的無措都被保護女郎的信念所壓倒,她可是因為女郎才有活命的機會!
棺槨已經運回,雖然沒有在洛陽城中大肆宣揚,但到底當初是朝廷安排要將屍體接回,且趙雁聲的確是為國而死,真就此冷落未免讓人心寒。雖不能在城中大辦,進宮擺在文武百官麵前卻是可以的。陛下親見,也能彰顯仁厚,更叫官員們忠心效命。
解甲卸劍,有禁軍鑽入馬車中例行檢查。即使是最不近人情的禁衛軍見到趙孤月後神情也不禁柔和三分,這可是趙將軍的女兒,連檢查的動作都下意識輕了許多。他們尚且不知道趙孤月不能言不能行之事,見她絲毫不亂,都暗暗在心中讚歎她小小年紀就有其父的大將之風。
宮門次第洞開,車駕緩緩駛入。一入宮城,江好不由自主地坐好,不敢再偷覷車外景色。在一陣隻有車聲與腳步聲的靜默中,馬車停了。
江好剛有所緩和的緊張重新爭先恐後地湧出,讓她想吐。她顫抖著雙手抱起趙孤月,她被她抖得搖晃起來。
車外傳來溫和的請人下車的命令,同時車簾被從外卷起。江好不敢不從,抱著趙孤月哆嗦著彎腰向車外走,幾步路幾次都險些腿軟跪倒在地。她焦急又懊喪地在心中瘋狂埋怨自己不爭氣,給女郎添麻煩又丟人,忍著眼淚下車。
頭頂傳來一絲輕飄飄的力道,江好去看,隻見趙孤月漆黑的眼眸和慢吞吞收回來的手。
儘管她一言不發甚至連表情都沒什麼變化,可江好依舊讀懂了她那個動作的用意:
我在安慰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