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李綏綏從出生那一刻開始,除了剛呼吸時嚎了一嗓子,之後就不哭不鬨,乖巧懂事,該吃飯時吃飯,該睡覺時睡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一點差錯都沒有地長大了,甚至連青春期都不長青春痘,沒讓家長多操半點心。
李綏綏循規蹈矩活了二十五年,終於做出了第一件“大逆不道”的事——她在中秋家宴上頂撞長輩,並憤然離席。
*
李綏綏家裡的飯桌是由這麼幾個因素構成的——擅長一句話讓氣氛驟降的母親,一言不發、沉默抵抗的父親,魂不守舍、從不參與任何話題的妹妹,還有一個負責調和氣氛的她。
這樣一個飯桌上,少了誰都行,少了她,這個家就得散。
這還隻是日常版的飯桌,每逢節假日,變作節慶版,大批親戚加入其中,溝通難度大幅增加,李綏綏負重前行,很是辛苦。
五年,十年,二十年,年年過節都如此,李綏綏的耐心也終於告罄。
要知道,李綏綏從小就是個品學兼優的乖學生,這樣一個好小孩,理所當然會成為家長誇耀的資本,於是,每逢佳節,李綏綏必定要在各路親戚麵前表演節目,幼兒園表演唱歌,小學時表演速算,初中表演舞蹈,高中表演彈鋼琴,大學時傳授超高績點的秘訣,讀研其間……她在外省讀研,好險逃過一劫。
沒想到,研究生畢業後,脫離學生身份,才是李綏綏遭難的起點,原因在於,家中長輩期望她去考公考編,而她還沒畢業就到處跑實習,早早簽了三方協議,直接工作去了。
李綏綏從小成績優異,高考更是超常發揮,成了本市的理科狀元。
從李綏綏高考成績出來,再到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段時間裡,是她記憶裡最為輕鬆愉快的一個夏天。
大學錄取通知書寄到家裡的那一天,李綏綏的爸爸正在切西瓜,媽媽正在給大姨打電話嘮嗑,正是溫馨尋常的一個夏日午後,直到李綏綏把通知書拆開,那一刻仿佛時間暫停,李綏綏的父母當場呆住。
並不是錄取出了問題,事實上,李綏綏此前已經接到了招生辦特意打來的電話,她考上本省最好的大學是板上釘釘的事。
院校沒出問題,是她的就讀專業出了問題。
填誌願之前,李綏綏的父母發表意見,強烈建議她學經濟管理,說什麼“你大伯上頭有人。”
李綏綏幾次想開口,都被打斷,最後她沉默不語,轉過頭來,填了個機械工程。
由於李綏綏平日裡太過乖巧聽話,整個填誌願的過程,父母都沒想過要登入網站檢查一下。
時間回到這個夏日午後,李綏綏的父母捧著屬於女兒的名校錄取通知書,不知道該喜該憂。
事已至此,還能怎麼辦?消息早就放出去了,等著賀喜的各路親戚都在來的路上,李綏綏的父母隻好裝作無事發生,一切順利,樂嗬嗬地開始大宴賓客。
再到後來,李綏綏入學讀書,她的父母又成功自我開解,這個年代沒有鐵飯碗,公務員和事業編勉強算個瓷飯碗,女兒學什麼專業都無所謂,隻要學校好就行,學曆在手,考公考編也是很大優勢。
然而,李綏綏壓根沒考慮過考公考編,她選了這樣一個明確的專業,自然是想好好鑽研,研究生考的也是跨校同專業,從本省名校考去了首都的某所名校。
當同學們還在休閒度日的時候,李綏綏幾乎每個周末和寒暑假都在外麵跑實習,在各大企業都混了個臉熟。由於她在校期間的履曆太過優秀,沒等畢業,就收到眾多offer,最終,她選了工資最高的一家。
等父母反應過來,她的工作早已經落實了。
李綏綏的父母大有遭到愚弄之感,有心想教育女兒幾句,但李綏綏剛拿到第一個月工資就給父母發了大額紅包,在金錢攻勢下,父母的怒氣也消散了。
*
再說這次的中秋家宴,大姨一家和舅舅一家都住在本市,是每年今日都要來拜訪的,大伯一家正巧過來旅遊,所以也會登門,加上李綏綏家的四口人,快二十個人,擱飯店都能擺三桌了。
客人一多,想要吃好喝好就難,而李綏綏的父母不僅不怵,還信心滿滿,非要親自下廚,在家張羅。
中秋調休,李綏綏有三天假期,但她最近新接手一個重要的項目,有個設計點怎麼想都想不明白,放假前夕反而靈感噴湧,她本想留在公司加班,卻接到媽媽的電話,讓她必須回家一趟。
於是,李綏綏又坐在了熟悉的飯桌上。
大姨問:“綏綏呀,找對象沒有?”
李綏綏裝作沒聽見,繼續吃菜。
李綏綏的媽媽鄒女士立刻接過話頭,歎氣道:“唉!她啊,眼光高!太挑剔!快三十的人了,還追求什麼浪漫主義,一點都不實際。”
李綏綏的二十五歲生日剛過去三個月,虛歲二十六,不知道為什麼,在父母的口中,年齡的算法如同兒戲,總是宣稱她“明年就三十了!”
還有,李綏綏想糾正鄒女士一點,不能因為李綏綏十六歲在雜誌上寫過詩,就一直認定她“浪漫主義,不切實際”,翻來覆去就這麼兩個詞,在耳邊念叨快十年了。
大姨笑嗬嗬回答:“綏綏是高材生,事業有成,人又漂亮,條件這麼好,眼光高一點也沒什麼嘛。”
不巧,這句話被正在拚酒的大伯聽見了,大伯在飯桌上一向隻關心全球局勢,各國會談,從來不參與家長裡短的話題,但一聽見“眼光高”這三個字,像是觸發了某種防禦機製,大伯的表達欲一下就上來了。
隻見大伯放下酒杯,清清嗓子,說道:“綏綏,眼光高是可以的,但也不能太高,時間過得太快了啊,年齡一上去,女性在婚戀市場就寸步難行,想找個十全十美的,哪兒有那麼容易!”說到這裡,大伯停頓一下,為自己連用了兩個成語而自鳴得意,笑了笑,再開口,“來,和大家說說,你想找個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