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回娘家 自己雖是生於斯長於斯,與……(2 / 2)

詩酒趁年華 我想吃肉 4884 字 10個月前

薑氏也不去請他回來,隻派人往書房裡點上炭盆,給他加被子。吩咐完這些,才將臉對準了顏神佑。顏神佑還在揉鼻子,看到顏肅之的下擺飄出了屋子,她鬆了一口氣,真怕這個中二病發病,再抽她兩下。不想薑氏卻又看了過來。

顏神佑看著薑氏嚴肅的臉,心裡有些發毛,將自己的所作所為想了了下,覺得自己今天真是帥呆了!大過年的,又不想跟趙氏扯皮,堵她的嘴巴是最好的,反正自己還小嘛~

薑氏卻不這麼看,小小年紀就這樣,不管是不是湊巧,她都要提點女兒。小小年紀的,還是不要認為弄小巧就可以被表揚。如果顏神佑現在是楚氏那個位置,給趙氏塊糖就給了。顏神佑且還小呢,可不能這樣。

薑氏也弄不明白她究竟懂是不懂了,隻得反複對她說:“不要總這般事事出頭,見著你三嬸,繞著走。”

表情相當地嚴肅。

顏神佑被潑了一盆冷水,木呆呆看著薑氏。阿圓看著顏神佑傻乎乎的把一張菱形的小嘴兒張得快成個翻轉四十五度的正方形了,忍不住有些心疼。張張嘴,又忍住了。

薑氏對阿圓道:“你要多念著她些兒,叫她識些禮數。”

阿圓這才說:“小娘子越發沉穩了,她還小呢,休叫憋悶壞了才好。”

薑氏搖頭道:“對上三房那個,還是使她避著些罷,畢竟差著輩份呢。她爹又——”

阿圓不情願地答應了。

顏神佑在薑氏的餘音中反省,原來,有些“急智”還得看雙方的地位、力量對比。不由覺得自己真是被爹坑了又坑。

薑氏說過這些,便不說旁的,索性將女兒拘於身前,隻叫她學背常識了。念的是天乾地支,甲乙丙丁之類,說完了,還問女兒:“記下了沒有?”

顏神佑剛剛犯了錯兒,雖然還不算悟得太明白,到底老實了。認真點點頭,奶聲奶氣地說:“記下了。”

薑氏因女兒還小,教她也是求個不求甚解,讓她背下了就好。這些常識,真個沒辦法跟她解釋,隻命死記硬背。因過年,想起這記年的法子來,便教了她。

顏神佑穿越前就知道這些個,自然是“一學就會”。薑氏便命她複習一下前幾天的功課——拜年。並不教她哪些話不當說,這個說了恐怕孩子太小也記不住,隻教顏神佑說幾句吉祥話兒。

————————————————————————————————

第二日上,顏肅之又神清氣爽地來了,帶著老婆孩子去嶽父家拜年。

顏家這裡,成家的三個兒子都往嶽父那裡去,老四顏淵四尚未娶妻,便留下來做陪客,接待姐夫徐楊。

薑家三個兒子皆已成家,嶽父又死了,卻不好隻留老嶽母在家裡接待兩位女婿。兄弟三個自去年就議定,弟兄三個每年輪流看守,今年輪到老二薑師在家裡招待兩位貴客。薑戎再三叮囑:“三妹夫脾氣古怪了些,為人心卻無虧大節,你且忍耐。”

薑師笑道:“這還用說?還有姐夫也在,總能圓回來的。”

事實上,顏肅之因他閨女糊了趙氏一嘴糖,自己昨天又暴打顏平之,心情正好,再沒作什麼夭。反是女人堆裡,因大薑氏一句話,弄得波瀾又起。

大薑氏自是心疼妹子的,原本她嫁到蔣家,自己日子過得也不壞,她婆婆見她行止大方有度,便動念為娘家侄兒求娶薑氏做媳婦。蔣家世家,大薑氏的婆婆自然也不是凡品,她爹是現今的禦史大夫,顏肅之好友唐儀的上司——蔡峰。都已經跟兒媳婦通了點兒氣了,準備著辦完了薑二娘的事情,就給三娘提親。哪知橫生枝節了呢?

大薑氏想到這裡就憋屈,一看妹子帶著顏神佑來了,忍不住問:“神佑將來,你有何打算?說親的事兒,你可要上心!你婆婆能為兒女說到高門,也是僥幸了。”

說得薑氏一愁。

大薑氏卻說:“你樂意親上做親不?”

薑氏道:“阿姊,神佑還小,郎君又……且不說這個。”

大薑氏道:“你隻說樂意不樂意。”

薑氏反問道:“阿姊是蔣家婦,可能做得了蔣家主?且從來士庶通婚都是極難的,阿姊休要為難。”

薑師之妻尤氏從旁聽著,狠了狠心,道:“我們是信得過三娘的,隻消是三娘教導出來的女兒,我們便聘了……又如何?”

蔣氏這才慢條廝理地道:“都胡說八道些什麼呢?且得看孩子父親,她還有祖母呢,不急。”說罷,往孩子堆裡一看。

顏神佑最小,正扒著個九連環在那兒拆呢,她幾個表哥表姐倒玩做一處。大薑氏的兒子還時不時回頭看一看小表妹,見她沒有四處亂爬,才又回過頭來,繼續玩。

蔣氏點點頭,這事她不是沒想過,薑氏是她幼女,自然要多關心一些,顏神佑的將來,她也在想。雖則楚氏靠譜,顏家確不怎麼地道,生恐將她外孫女兒錯嫁了。卻又思若強行聘了回來,兒媳婦們當麵不說,真個心有芥蒂了,日後還不是外孫女兒吃虧?是以並不將話說死,卻也存了“若真是太差,便將神佑聘回家裡來做孫媳婦”的想法。

尤氏見婆母通情達理,雖不是堅拒,卻也沒有應下,倒有些個不好意思了。臉上微一紅,道:“事情還要姑爺點頭呢,從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看好了,休叫胡亂許了,才是正經。”

這個卻無須擔心顏肅之還想不了這麼遠,他好朋友還沒結婚,更沒兒子,訂不了娃娃親。

然而自大薑氏將話說出,卻令薑氏覺得,自己雖是生於斯長於斯,與這家,卻已有些隔閡了。平素不覺,然一提及士庶之彆,這感覺便又浮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