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冤種一百四十六……(1 / 2)

福臨也知道了董鄂·宛如想要離開京城的事情,他怎麼會樂意?

六年多前,他會樂意董鄂·宛如跟著鄂碩去四川,無非是為了她阿瑪的前程,當然她那個時候年紀還小也是一個問題。

現在福臨也接受了一些不得不承認的事實,那就是他未來的福晉得對他的前程有幫助,鄂碩到底官階不高,而且董鄂一族最大的一支還是何和禮,他額娘和東果公主現在的關係不錯。

就算大玉兒要在滿軍旗裡麵給他挑選福晉,董鄂氏在名單裡,那個人選也不會是董鄂·宛如。

所以在鄂碩為了前程外放為官,是福臨樂見其成的。

福臨對董鄂·宛如是真的一片真心,他現在也儘可能的讓他的籌碼變多,添一些實力,就是為了以後在挑選福晉的時候,多一些自主權,也許到了那個時候,他不需要福晉家族勢力的幫助了呢,那樣的話他就可以娶心愛的女人為福晉。

可是沒想到現在他最心愛的女人要跟著阿哲離開京城去蒙古。

不提福臨和坤寧宮一脈的不和,就從達哲離開京城已經六年多一次都沒有回京城來看,女人想要在外麵靠自己闖出一片天來有多難,要是阿哲也在外麵混不出個人樣來,那宛如豈不是也要被連累好幾年不能回京城。

福臨並不看好阿哲,他也不想宛如跟著她離開,“吳良輔,你去找應熊,讓他……”

吳良輔聽到福臨的吩咐,心裡一驚,沒想到他家主子這麼有想法,隻是這能成功嗎?但不管能不能成功,吳良輔也隻能聽命令行事。

吳良輔剛從南三所出去,蘇茉兒就來請福臨去鐘粹宮一見。

福臨已經去了戶部,大玉兒找他也是問他公事上的事情。

“我聽你十四叔說你最近有點浮躁?怎麼?在戶部乾的不舒心?”

“額娘,戶部根本沒有什麼錢,就算其他五部來要錢,也都是從皇阿瑪的私庫裡取錢,手續都不是從戶部這邊走的。”

福臨說完發現大玉兒很淡定,好像他說的這些是正常的事,如果福臨沒有當過皇帝,可能也以為是正常的,可明明上一世並不是這樣的。

上一次皇阿瑪過世雖然突然了一點,但是他登基以後所有事情很快就在多爾袞的幫助下理順了,國庫加上皇阿瑪的私庫存銀少了一點,隻有三十二萬,但是金銀玉飾算上的話足有二千六百多萬了。

彆覺得多,滿人打天下本來就是靠以戰養戰,而且滿人不允許私藏金銀,也就是說在戰場上你搶到的玉器首飾沒有金銀才屬於你的戰利品,一旦首飾是金銀做的都要交公。

這麼一算金銀首飾總量是一個驚人的量,那些價值不高的金銀首飾直接花了打成金子銀子,但大部分還是原模原樣的保存在皇太極的私庫裡。

作為上一世最大的贏家,這一切都是福臨繼承的,他知道的一清二楚。

彆看福臨上一世說孟古青奢靡,其實他的其她女人也不是節儉的性格,而且福臨給她們的賞賜也大多是私庫裡的金銀首飾,委實談不上誰更奢靡一點,隻不過福臨那個時候對孟古青已經沒有什麼感情了,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沒有感情了,好一點的顧念兩人以前的感情把她當陌生的故人看待,差一點的也就是永不來往的舊情人。

更差的當然有,數量還不少呢,就像福臨這樣的,恨不得把醜話都把女人身上扔,好像他們是不死不休的死敵,而不是有著百日夫妻似海深的夫妻。

這一世他皇阿瑪都已經入關了,福臨很肯定不管是國庫還是私庫裡的銀錢肯定是比上一次更多。

畢竟當初李自成被皇阿瑪趕出京城的時候,那叫一個抱頭鼠竄,李自成的部下搜刮到的民脂民膏還有從京城官宦富貴人家的錢財可隻帶走了一小部分。

這留下來的大部分錢財可都被他皇阿瑪接收了。

福臨之前還想著如果他能進戶部,就相當於有了奪嫡的第一塊基石。

可是現在看來,就算再多也不關戶部的事。

正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掌握大量錢財是福臨現在最迫切要做的事情,隻有這樣他才能更好的收攏人才。

可沒想到國庫裡隻有四十多萬兩銀子,這筆錢財在賦稅沒有收上來之前是不會動的。

可賦稅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的收上來呢?皇阿瑪入主京城的那一年,就減免了京城以及京畿地帶三年的賦稅。

等到一統南明之後又減免了三年的賦稅,真正算起來賦稅真正收上來也就這三、四年的時間,可賦稅重新開始收也有要求的。

滿人在漢人的眼裡是異族,皇太極為了民心,是按兩稅法收賦稅的。

也就是朝廷分夏、秋兩季征稅,每戶人家按照田畝和資產多少交納稅錢。

皇太極對明朝的曆史研究很透徹,他知道洪武時期規定,官田每畝征收糧食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每畝減兩升,分彆合0.0535 石和0.0335石,這個標準是比較低的。

皇太極便以這個標準實行大清賦稅,當初這個賦稅標準剛皇榜公告天下的時候,皇太極安排在民間的眼線就紛紛給他上折描繪了老百姓們對陛下的恩典的感激之情,而且現在是大清建國初期,皇太極又是一個大權獨攬,威嚴日重的皇帝,沒有大臣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作亂,就算是天高皇帝遠的地方的官員們也暫時沒有被眼前利益所腐蝕,朝廷風氣好,他們也想要做出一番大事業,希望能名垂千古。

福臨想起那個時候的他,也覺得他皇阿瑪是一位愛民如子的仁君。

可是如今麵對‘空空如也’的國庫,福臨一點手腳也不能做,畢竟整個國庫也就四十多萬兩銀子,他從中拿個二、三十萬兩,相當於大半個國庫都沒了,肯定很快查到他身上,這樣自毀前途的是福臨是不會乾的。

也就是現在他不能得到好處了,福臨開始覺得他皇阿瑪減免賦稅,降低賦稅標準的行為,純純就是用銀錢來收買民心。

福臨並不看好這樣收買來的民心,在他看來隻有像他上一次那樣聰明好學,勵精圖治,整頓吏治,用人不疑,安撫百姓,以身作則當一個節儉的皇帝,才是真的能夠讓萬民歸心。

福臨又哪裡知道他和皇太極的起點壓根不在一條線上。

上一世雖然皇太極並沒有入關,但已經為接下來的清兵入關打好了穩固的基礎。

福臨作為年幼登基的少年皇帝,身邊又有豪哥和多爾袞的輔助,可以說的上是在政事上順風順水,更準確的說應該是政事壓根用不著他一個小屁孩擔心。

豪格雖然在皇位爭奪戰中失敗了,但是他也不是一個隻顧個人利益,罔顧大清利益的人,他在和大明的戰爭中還是能夠做到和多爾袞這個攝政王統一戰線的。

而多爾袞呢,他雖然一朝得以登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攝政王高位,但是他也沒有一朝得勢就把豪哥除了,就算心裡再想行動上還是慢慢來的。

所以大清才能那麼平緩的過渡政權。

至於福臨每日的期盼也隻有一個,希望早日成親,這樣就可以親征。

可等到多爾袞病死之後,他真正的親征的時候,他也沒做出什麼令百姓安居樂業的好政績。

反倒是為了加強皇權集權做出了不少昏招,完全是想到一出是一出。

先是利用當時滿族貴族內部對多爾袞多年的積怨,於順治八年借蘇克薩哈等告多爾袞‘謀篡大位’之機,沒收了多爾袞的財產,接管了多爾袞原先統領的正白旗。

同時下詔,命一切奏章“悉進朕覽”,不再經過原輔政大臣濟爾哈朗轉呈。

到了順治九年,福臨又下令停止諸王、貝勒、貝子管理部務,以限製和削弱滿族貴族旗主的權力。

可福臨壓根沒有那麼大的能力能夠力壓當時的那些旗主諸王貝勒,造成了當時政事上不少的混亂。

為了穩固自己的皇位,福臨隻能拉攏當時的幾位異姓王,當時的幾位異姓王又以平西王吳三桂為主,福臨便將皇太極的皇十四女封為和碩公主,賜婚給吳三桂的長子吳應熊。

在賜婚的同時,福臨又給了異姓王不少賞賜,也是這些恩賞讓他們的勢力開始迅速發展,這些在當時倒是讓他的政令減少了不少的阻礙,但後來的危害更大,就是他對異姓王的縱容,以至於後來會成為康熙時期附骨之疽的囊蟲,康熙時期的三藩之亂可是死了很多人。

在軍事上,福臨加緊鎮壓農民軍餘部和明朝殘餘勢力,到順治十五年,全國戰事基本平息後,福臨進一步采取措施,支持地主‘複業’以及恢複鄉紳們的特權地位。由於實行了籠絡漢人官僚地主的政策,大量吸收漢族官僚、地主、士人參政,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滿漢之間的矛盾,加強了清初的統治,但是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更難過了一點。

順治十七年,福臨頒布‘遷海令’,強製沿海居民內遷三十裡,其目的是為了削弱鄭成功等沿海一帶的抗清勢力,切斷他們與大陸的聯係。實行‘遷海令’的結果,不但阻礙了海外貿易的正常發展,而且造成千百萬沿海居民流離失所,成為流民。

寶華還覺得之後康熙會下禁海令也是受了福臨政令的影響,而康熙又影響了他的孫子,以至於會閉關鎖國幾百年。

當然,寶華對福臨的評價很低,也是有個人情感因素的影響,她就算是一個修真的鬼修,也有著主觀意識,又哪裡能強求她客觀評價福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