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月沉煙葉墮林,暮猿征雁有哀音。夢中殘錦絲成汨,霜後孤花淡到心。
楚雨瀟瀟怨斑竹,湘雲黯黯碎瑤琴。惟將逸史千秋感,並作疏窗五夜吟。
題畫梅
神仙風格林和靖,鐵石心腸宋廣平。更乞芳林寫梅子,玉堂春靜佐調羹。
元遺臣詩
讀元末詩人集,感其忠義、文學邁於宋之穀音、月泉諸人,為各賦一律,以發幽光,如雲林、鐵崖、梧溪、玉笥等,前已有詩及;不死於明者,概闕焉。仍各係以事,略仿《張吳紀事詩》例也。
戴良,字叔能,浦江人。少學文於黃溍、柳貫,學詩於餘忠宣闕,並得其師承。至正中,以薦授江淮行中書省儒學提舉。會明祖已取浙東,乃避地吳中。張士誠既亡,挈家泛海,憩登萊,欲間行歸擴廓軍。不得達,訪求齊魯間豪傑,奮欲有為,而卒無所遇。洪武六年,南還,隱四明山海間。十五年,明祖遣使大索,得之。至金陵,留會同館,欲官之,固辭忤旨,遂自裁於寓舍,以暴卒聞。嘗自為讚曰:“處榮辱而不一,齊出處於一致。歌黍離麥秀之詩,詠剩水殘山之句。”則於二子,庶幾無愧。蓋實錄也。有《九靈山房集》。
麥秀歌中夕照殘,潔身容易晦名難。行吟屈子常懷楚,避地留侯矢報韓。
龍去鼎湖悲北闕,鶴歸華表泣南冠。忠臣碧血遺民淚,詩派《青陽》好共看。《青陽》,餘忠宣集名。
王冕,字元章,諸暨人。本田家子,自號煮石山農。少嗜學,通《春秋》諸傳。一試進士舉不第,輒棄去。嘗遊燕都,泰不華欲薦以館職,元章曰:“年,此中狐兔遊矣,何以祿為!”工畫梅,以胭脂作沒骨體,長安貴人爭求之。賦詩諷刺,觸執政怒,即曰南歸,隱九裡山,結茅屋三間,種梅千本,自題為“梅花屋”。嘗大雪中赤足上潛嶽峰,大呼曰:“天地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膽澄澈。”便欲仙去,出遊輒騎白牛,誦古書,衣冠甚怪,時人駭為狂生。宋景濂為元章作傳,言王師攻越,物色得君,授以諮議參軍。一夕,猝疾死,亟稱為奇士。然考同時徐顯所作傳,有曰:胡越公大海將兵入越,重其名,訪之,君佯疾臥不起。越公命輿至天章寺,再拜,請事君,以師行宜仁義勉之,且曰:“不能聽,即殺我。不更與若言也。”越公敬服。明日,君忽驟殂,葬山陰蘭亭之側。據此,則元章蓋不忘故國,完節以終,實未嘗仕明。《保越錄》所言為明祖軍前畫策,尤不足信也。有《竹齋集》。
不染昆明劫外塵,梅花屋下畫梅人。煮來怪石雲生袂,踏遍層峰雪滿身。
篋裡詩篇天寶亂,墳邊山水永和春。軍門杖策人休信,夏統何曾是晉臣!
吳訥,字克敏,休寧人。少學兵法,習騎射,從父總管禮於靖江收複五溪蠻峒。至正末,蘄黃盜破徽州,待製鄭玉及楊鐵厓薦其才於浙省,授建德路判官,兼義兵萬戶,與元帥李克魯同複徽州,鐵厓為文送之,勉以張睢陽事。及明兵臨郡,隨元帥阿魯輝退屯浙西劄溪源,巡邏至界首白際嶺,遇敵,戰敗,不屈,齧指血題詩石壁間,有曰:“怪石有痕龍已去,落花無主鳥空啼。”或以為方行詩,誤。遂自刎死,年二十七。有 《吳萬戶詩集》。
寮開七客記論文,鐵厓謂:克敏嘗訪餘於七客寮。束發從戎報國恩。越嶠終軍空壯誌,漢家溫序有歸魂。黃山暮雨沉旗影,白嶺秋苔認血痕。大節睢陽原不愧,落花啼鳥陣雲昏。
伯顏,字子中,世家西域,其祖父官江西,遂為進賢人。領江西鄉舉,曆官贛州路都事。至正戊戌,陳友諒遣兵圍贛,參政全普庵命子中率壯士百人血戰突圍出,收援兵於鄰郡。至南雄,值友諒兵入掠,子中正衣冠坐僧寺禪搨,以大義責其渠,眾莫敢犯,而所募丁壯皆被俘戮,贛亦陷,全公死之。子中遂間道入閩。江西省臣章完者,表為員外郎,出奇收複建昌、浮海,獻捷京師,陳《平江淮策》,朝臣薦授南恩州知州、福建省郎中。見擴廓於河南,擢兵部侍郎,遣銓選廣西。舟次鐔江,聞閩廣並附於明,乃遁跡江湖間。以先世有墓廬在彭蠡之涯,遂卜居進賢北山,自創竹屋三間,閉戶著書,屏絕人事。洪武己未,明祖聞其名,詔布政使沈本立 以禮征聘,命必致之。子中聞使者將至,歎曰,是不可以口舌爭也。”先一夕,具牲醴,作《七哀詩》,祭其先人及昔共事死節之友,望北再拜,飲鳩而卒。有詩集。
與七歌直繼文山烈,公是元距第一流。已見嬰城同許遠,終看和藥喚朱遊。
匡廬山色丁年淚,彭蠡江聲丙舍愁。卻羨子英歸故主,翠華朔漠侍氈裘。蔡子英,亦元臣,明祖鉤致之,不屈。一夜,忽大慟, 問之曰:“思故主耳。”帝知終不可留,乃縱之出塞。
王翰,字用文,靈武人。以先世勳襲千戶爵。年十六,領所部,有能名。除廬州府治中,升理問,理永福、羅源二縣。以拒剿土宼功,擢福建、江西行省郎中。陳友定留居幕府,嚴正自持。每有匡益,友定敬而憚之。表授潮州路總管,兼督循、海、惠三州。及友定為明所誅,用文浮海抵交趾界,隱居永福之觀獵山,為黃冠服十年。明祖辟書再至,乃語家人曰:“昔吾所以不死者,為無後也。今有三子,得死所矣。”以長子偁屬其友吳海賦詩見誌,遂自殺。洪武十一年也。年四十六。有《友石山人漫稿》。
報國曾揮落口戈,扁舟滄海恨如何!淒涼豫讓橋頭水,激越陳安隴上歌。
未許黃冠老雲壑,空留碧血重山河。遺孤忍效嵇延祖?應愧王裒廢《蓼莪》。偁,永樂中為名臣,以讒死。
徐舫,字方舟,桐廬人。博學工詩,負經濟才。少與劉誠意友善,遇世亂,遂隱居不出。誠意與宋景濂就明祖聘,過桐廬,方舟荷蓑笠以見。誠意邀之同行,笑而不答,縱酒賦詩而彆。築室江皋,天大雪,獨泛舟釣江中,吟嘯自若。以此終其身。景濂銘其墓曰:“徐方舟。”有詩集。
客星長伴桐江月,占得嚴陵舊釣台。煙艇灑杯朋侶合,雪灘袁影畫圖開。
文人亂世宜高隱,英主開基誤霸才。可惜石門寒瀑響,青田老去夢歸來。
鄭玉,字子美,徽州人。有學行。順帝征為翰林待製,不赴。家居講學,生徒甚繁。及明祖下徽州,欲召用之,子美曰:“豈為二姓臣耶?”遂自經死。有《師山集》。李祁,字一初,茶陵人。元統中進士,官應奉翰林文字,遷江浙副提舉。丁母憂,隱居永新山中。明兵入永新,一初被刃傷,仆道左。總製餘茂遣人舁歸,辟正舍禮之。洪武中,力辭征聘。卒年七十。餘茂為刻其集行世。一初友王禮,字子讓, 廬陵人,亦元統進士。一初與倡和甚多,元亡,累辟不出,以鐵柱杖采詩山穀間,劉定之為序其集,極稱之。
傳經桃李鄭公鄉,太白樓頭暮雨涼。卻聘龔生甘殉漢,憂時杜老不忘唐。
湘花隻濺三春淚,蜀魄空啼五夜霜。策杖采詩王式在,遺民鼎足配柴桑。
顧瑛,一名德輝,字仲瑛,昆山人。年三十,始折節讀書。輕財結客,與倪雲林、楊鐵崖最善,卜築玉山草堂。園池花木、書畫聲伎之盛,甲於天下。日與高人俊流觴詠倡和,彙為《玉山名勝集》。又編所得歌詩,曰《草堂雅集》。淮張據吳,避去,隱嘉興之合溪。母喪,歸綽溪。張氏再辟之,斷發廬墓,誦經以報母,自稱金粟道人。至正末,子元臣以功為水軍副都萬戶,仲瑛封武略將軍、飛騎尉、錢塘縣男。洪武初,以元臣為元故官,父子並徙臨濠。仲瑛嘗自題小像曰:“儒衣僧帽道人鞋,到處青山骨可埋。還憶少年豪俠興,五陵裘馬洛陽街。”讀者悲之。洪武二年卒,歸葬綽墩。有《玉山璞稿》。
金粟仙人紫綺裘,西園雅集草堂秋。香圍翠褎花飛盞,醉寫烏絲月滿樓。
僧帽儒衣逃世感,殘山剩水故宮愁。新詞擘阮談天寶,仲瑛有《天寶宮詞》。白首臨濠隻淚流。
張昱,字光弼,廬陵人。早遊湖海,為虞伯生、張仲舉所知。楊左丞完者鎮浙,用才略參謀軍府事,遷杭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及完者為淮張所滅,棄官不出。士誠禮致,力辭。策其必敗,題蕉葉以寓誌。居西湖壽安坊,詩酒自適。明初被征,以老病乞歸,年八十三卒,葬棲霞嶺下。有《廬陵集》。
老臥湖山壯據鞍,新詞三影玉箏彈。碧幢曾佐楊無敵,白帽終為管幼安。溪上桃花春夢短,光弼《呈張太尉》詩:“山中桂樹迷樵客,溪上桃花誤釣船。”窗前蕉葉雨聲寒。六橋煙柳留題處,誰識聞鵑獨倚闌?光弼《感事》詩:“洛陽撟上聞鵑處,誰識當時獨倚闌?”
丁鶴年,字鶴年,其先西域人。父官武昌,留葬,遂家焉。年十八,淮兵襲武昌,奉母走鎮江。母歿,鹽酪不入口者五年。又避兵越江上,徙四明。行台省交辟,不就。方國珍忌之,潛跡海濱,授徒賣藥以自給。越十載,還武昌。初生母馮阻絕病歿,瘞東村廢宅中,慟哭行求,夢其母以告,齧血沁骨,斂而葬焉。鶴年自以家世仕元,不忘故國,於庚申北遁後,飲泣賦詩,猶有宣光綸旅之望。晚年廬於父墓,長齋唪經。戴良作《高士傳》,以申屠蟠比之。永樂中卒。楚憲王刻其詩文行世,名《海巢集》
君亦仙人丁令威,滄桑城郭怨斜暉。上林過雁驚霜信,鶴年有句雲:“心事惟隨雁北飛。”中夜啼烏慟雪衣。賣藥韓康貧可樂,辭家許邁老何依!高蹤不受青城箭,湘水雲孤自在飛。
錢惟善,字思複,錢塘人。至正中,秋試出《羅刹江賦》,士皆不知錢塘江為曲江。思複據枚乘《七發》引用,因此得名,遂號“曲江居士”。官至副提舉。張氏據吳,遂不仕,退居吳江筒川,有句雲:“笠澤水寒魚尾赤,洞庭霜落樹頭紅。”又雲:“漢史丁公那及齒,陶書甲子不知年。”蓋感時事也。後移居華亭。洪武中,累辭征辟,卒。與楊鐵厓、陸宅之同葬乾山,人稱三高士墓。有《曲江老人集》。
鼓瑟湘靈句欲仙,鬆陵倡和義熙年。草堂共識盧鴻宅,茶具聊隨範蠡船。
秋水紫鱸圓泖月,寒濤白馬曲江煙。子雲樂府平原筆,同占蓴鄉好墓田。
周砥,字履道,吳人。工詩,善書畫。兵亂避地,與義興馬孝常善,往舍荊溪山中。孝常為治具,泛舟窮陽羨溪山之勝。有《荊南倡和集》。後歸吳,應淮張聘,為記室,從軍會稽。明兵入,被害。魯淵,字道原,淳安人,元進士。道經新安,為徽寇所執。脅降不屈,逾年始得脫,累官江浙副提舉。士誠稱王,聘為博士。洪武初,召入禮局,力辭還山,卒。王逢嘗贈詩雲,相期文苑傳,獨立義熙年。”邵思文,字彥文,元末為台掾,使淮張被留。胡悌,失其字裡,亦士誠幕官。二人入明,倶以隱終。思文詩雲:“裂麻願效陽城哭,作賦徒令庾信哀。”悌詩雲:“本因世亂依劉表,誰諒才多累禰衡。”“商皓不知秦正朔,荊人曾紀魯春秋。”亦可想見其誌矣。此數人者,《張吳紀事詩》失收,茲為補詠。
賓賢高館景賢樓,珠履華簪集勝流。羈旅盧諶嘗仕石,亂離王粲每依劉。
空山蘭芷香難閟,窮海珊瑚網未收。最惜荊南失周樸,定文敬禮慟青邱。高青邱與履道友善,為序其《荊南倡和集》。
題河東君小像
紅粉成灰證四禪,衣冠妹喜掌書仙。耦耕花落滄桑後,半野芸香劫火前。
不羨張穠膺紫誥,穠,南宋張俊妾,封夫人。豈輸葛嫩殉黃泉。事見《板橋雜記》。玉兒完節東陽愧,末路才人亦可憐。
前詩意有未儘更題三絕
蘼蕪琴水留香塚,蘭繭瑤篇剩我聞。賴有玉台勤護惜,謂蓮因女士。春風小影美人雲。
嬋娟閏集費搜羅,翠羽蘭膏指摘多。河東佐選《明詩閏集》,於徐小淑、梁小玉、許景、樊小青等,多寓譏貶,非篤論也。冷雨幽窗圖倩影,愛才終讓顧橫波。橫波嘗寫小青小像。
月堤煙柳又飛花,河東有《月堤煙柳》畫卷。本事詩成感夢華。影散紫珍苔繡碧,河東妝鏡落誰家。舒鐵雲有《河東妝鏡曲》。
題西泠秋泛圖
柳外斜陽唱采菱,兩峰秋黛鏡奩澄。水雲逸興楊公濟,香影新聲範致能。
黃葉山家聞牧笛,白蘋湖墅見漁燈。一龕金石珍千墨,應拓殘碑問野僧。
書青邱文集中南宮生傳後宋克字仲溫,吳人,自號南宮生
佩劍斬蛟周子隱,彈丸走馬李元忠。握奇未免文人累,折節原多國士風。十友詩壇明月裡,仲溫為青邱“北郭十友”之一。七姬香家落花中。《七姬權厝誌》,即仲溫所書。將才可惜青衫老,仲溫,洪武初為鳳翔府同知,未詳所終。碑版空稱藝苑雄。
書王常宗彝文集後
玉堂史筆金華學,亂世醇儒上古風。杜牧論文輕白傅,常宗目楊鐵厓為文妖,作論詆之。王涯愛士誤盧仝。常宗後為蘇守魏觀客,觀被讒死,連坐誅。練圻寓鶴春流碧,寓居嘉定。劍閣啼鵑夕照紅。本蜀人。猶勝談兵半軒老,借籌涼國太匆匆。半軒,王止仲行集名。止仲好談武略,後坐藍玉黨死。
讀高青邱集感題四律
聽罷西園一曲歌,才人亂世淚痕多。醉樵饒介之。賓客曾辭醴,鐵史楊廉夫。門牆不受羅。天界簪毫新著錄,吳艙垂釣舊煙波。悲公未際升平運,複古紛紛競李何。
廣陵散絕最淒清,湘水投書羨賈生。北郭林花紅有淚,南都庭草碧無情。佯狂肯效袁臨汝?謂海叟。忤俗原非禰正序。大將長城頻自壞,謂傅友德、馮勝、王弼、廖永忠等。更教詩國壞長城。
景略王行。子京宋克。皆俠客,豈徒四傑重詩壇。霸朝割據憐才易,謂張士誠。英主雄猜晦跡難。奎壁星沉天意定,□□語,見《明史?劉三吾傳》。昆岡玉碎士心寒。翻留病虎殘僧在,靖難淩煙閣上看。結語謂姚廣孝,姚亦吳人也。
山水清音重選樓,追蹤蘇陸邁錢劉。寒梅九詠香霏雪,大樹孤村月浸秋。先生別業在大樹村,見本傳。詩帶仙心原不死,文逃劫火定長留。沈東陽與朱公叔,歸愚、竹垞。藝苑恩仇一笑休。
題秣陵陳友菊夫人望雲軒詩集即答見贈之作
瑤笙縹渺鶴低徊,宮體新篇浦百回。三徑秋花見高格,六朝明月是仙才。
調螺薇露題珠字,辟蠹芸香護玉台。絳帳金釵俱絕世,碧城應佇鈿車來。
題吳門翁繡君夫人自寫百花長卷
畫林新詠集嬋嫣,翁大人近著《畫林新詠》,閨閣一門,搜羅甚富。又見寒山粉本傳。群玉峰頭招玉女,眾香國裡證香禪。彩雲隊轉春如夢,絳樹歌闌月有煙。惜未彤奩煩點筆,西溪晴雪寫歸船。
挽張蒔塘先生
蘇台鶴去暮雲昏,一卷新吟大雅存。循吏競傳龔渤海,流民曾繪鄭監門。先生曾宰浙省數邑,弭盜賑災,頗多惠政。遊山尚想東坡屐,載酒誰開北郭尊。吳越靈光兩凋謝,玉梅如雪吊詩魂。先生歿於己醜新春三日。後一日 ,端表外祖張仲雅先生亦歸道山。?
題采石夫人春山圖
鴛湖雨過□□寒,樹色山光映畫闌。貌得春煙淡蛾綠,不須盾譜鏡中看。
花映珠櫳柳拂苔,綺羅爭說掃眉才。寒閨誰識黃皆令?畫得青山易米來。
梁茝林方伯為漢伯鸞先生建祠於吳門賦此紀事
伯鸞清節伯通知,主客高蹤異代思。廡下琴書追舊隱,橋邊煙樹起新祠。《五噫歌》惜明君棄,四皓文憐孝子悲。畢竟扶風豪士氣,不鄰季劄近要離。
由來標榜盛東京,南北甘陵黨禍成。太息清流多橫議,不如高士解逃名。空山樹屋雲無跡,申屠幡。大澤羊裘浪有聲。嚴光。一曲梁溪清見底,後先輝映隻先生。
賃舂舉案各千秋,偕隱同心第一流。綠野餉耕娛冀缺,縞衣議諡悼黔婁。荊釵椎髻朝煙淡,紙閣蘆簾夜月幽。佳傳何人翻德曜?吳閶羅綺競朱樓。
宗賢屏翰重三吳,列祀滄浪好畫圖。皋氏有橋春駐馬,漢家無樹暝棲烏。訪碑客去雲生岫,薦菊人來月渡湖。絕勝桃花庵畔路,使君酬酒吊唐衢。謂唐陶山先生令吳時,曾修六如慕。
程孝女詩
孝女名玉如,吳縣人。生有至性,以父母無子,奉親不字。父病危,籲天願以身代。父卒不起,哀毀成疾,逾二旬而歿。親族屬同邑名士為傳,遍征題詠焉。
願代父兮父不生,兒腸已斷身為輕。難侍母兮母勿哭,母康強兮兒瞑目。嗚呼,五女墩邊雲,七女池中水,奇孝名傳心不死。千秋彤管叔先雄,一時綺閣嬰兒子。五女墩,見《許州誌》。七女池,見《水經注》。皆孝女也。
題練川王藹初夫人倚樓人在月明中圖
倚樓聞笛月生華,小拓文窗韻字紗。清夜有人吟柳絮,高秋何處落梅花。籠煙芳樹紅牆隔,映水疏星碧漢斜。偕隱寒山千尺雪,果然卿子是名家。夫人有詩名,歸趙氏。
題少洪侄春江花月夜圖
才名陸氏東西屋,逸興米家書畫船。夜靜月華涼勝雪,江空花氣淡於煙。
飛回鸛鶴聽橫笛,驚起兔龍識扣舷。詠史新篇繼袁虎,高吟牛渚問青天。
初夏郊行即目
麥翻雨隴黃雲亂,鷺點煙畦白雪輕。菱髻村娃挑菜返,隔溪茅屋緯車聲。
題采石畫蝶
曉煙如夢籠芳草,殘月無聲照落花。添寫羅浮雙鳳子,玉台粉本最清華。
題小米侄鬆聲池館勘書圖冊
歸夢縈故山,秋聲入池圃。庭前數株鬆,謖謖霏翠雨。喬柯懷舊蔭,勉旃貴自樹。披君勘書圖,仰屋誌千古。因茲追夙昔,楹書忍重撫。餘祖魚亭公,君之曾大父。行年未三十,乞養棄簪組。嗜學富藏弆,卷軸充棟宇。讀書先識字,何如專訓詁。精覈勝二徐,書成奏策府。魚亭公著有《說文係傳考異》等,著采人《四庫全書》。大伯父滌原公,亦以進書得邀敘錄。伯父春園公,是為君之祖。早歲察孝廉,耽隱謝華朊。鬆聲舊池館,弦詩常閉戶。伯父著有《鬆聲池館詩集》。餘幼承良迪,清談侍揮麈。忽忽三十年,蹉跎竟何補。君能嗣家聲,稽誦力克努。識義及三篋,丹黃遍四部。當其勤冥搜,洞貫勁伏弩。何止五千卷,捫腹自撐拄。名山無近業,蕭然樂環堵。君之外祖梁,經術服鄭伍。謂處素先生。君尤忝宅相,亦不愧繩武。先澤庶不淹,視此高曾矩。俗學競蟲魚,瑣陋吾奚取。
許烈婦詩烈婦趙氏,華亭許祖但室。夫亡,無子,遂自經。欽旌節烈
華亭秋老鶴雙歸,月照冰心冷翠微。已痛孤幃虛荻字,自甘同穴殉麻衣。
青陵台畔鴛鴦語,碧蘚庵前蛺蝶飛。愧我草生傷獨活,遺書手定泣斜暉。餘方編定小雲《澄懷堂全集》付梓。
先大人芥瓶丈室散花圖遺照存顧丈西梅茸紫庵
二十年矣乙酉歲翁大人回杭西梅以歸之因題
四詩卷首付端供奉於自然好學齋今冬病起
展拜焚蘭敬賦短篇以誌箱露之感
枯花丈室散花禪,仿佛音容在眼前。零落楹書空涕淚,先大人遺稿,因舊宅回祿之變,散佚殆儘,傷哉!蒼涼喬木儘風煙。寒雲鶴語淒華表,霜月烏啼冷墓田。最感虎頭歸趙璧,薦蘋家祭自年年。
己醜孟冬餘校刻湘綠嫂氏蘭雪軒遺詩一卷
既為之序複題於後即用前韻
四禪天上證詩禪,猶記分題廿載前。茶熟香溫花濺汨,香溫茶熟之軒,嫂吟詩處。鳥啼春去夢成煙。桃鬟舊婢悲妝閣,葛帔遺雛食硯田。不厭一編頻校閱,《玉台》名永望他年。
自題蘿月山房圖
高閣環花幾席香,餘舊有《環花閣圖》。新圖供硯盛篇章。小雲存《供硯圖》。隻今古屋牽蘿補,鬆月窺窗翠褎涼。
菊影空階月似冰,靜依稚子讀書燈。古來茅屋秋風感,豈獨詩人杜少陵!
病骨支離況值秋,塵封筆硯隻工愁。挑燈校罷《停雲集》,一事差堪慰玉樓。小雲詩第十四卷,為《江上停雲集》,皆懷平生親舊也。
落葉烹茶掃砌槐,刊書猶欲典金釵。懺除文字憑禪悅,新榜應題繡佛齋。
自然好學齋詩鈔卷七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