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03記得村裡剛剛通知尤家灣村要……(1 / 1)

記憶 洪武斌 1023 字 10個月前

03

記得村裡剛剛通知尤家灣村要拆遷的時候,村民們慌了,紛紛找村委說理。為什麼要拆遷?我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塊風水寶地上,雖然這兒比較偏僻,但也是一個能遮風擋雨的山穀。每年台風來的時候,外麵的村莊總有被台風抬走的房屋,而尤家灣的台風往往偏小,應該都是被山中的大樹擋了。四麵環山,隻有一個出口,過著與世隔絕的平凡生活,是整個尤家灣人最愜意的日子。外婆在台風來臨之際,總是在擔憂黃泥房子會不會被雨水侵襲。高額頭的屋簷下,雨水在拍打著黃泥,留下了一塊濕漉漉的,這也正是外婆的擔憂所在。好在台風隻是一時的,風雨刮一陣就過去了。

村委的回應很簡單,說是江北的老桐中要重造,搬遷到尤家灣,這兒以後就是白雲源路,尤家灣的村民騰出尤家灣讓給桐中,整體搬遷到陳家塢小區的白雲源旁邊,可以選擇自己擇地造房子,也可選擇由村委統一建設小區房,隻是價位不同。村委統一建設的小區房,是在白雲源路和大連路旁邊的,有店麵房的,價位在20萬左右。天啊,那個時候的20萬,對絕大多數村民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對於外婆家也是。一下子,村裡炸開了鍋,很多村民居然選擇了不搬遷,不拆,打算做釘子戶了。

那個時候,我和母親住在尤家灣外婆家,我幾乎是一出生就在尤家灣,尤家灣傾注了我整個童年,少年,青年。尤家灣的一山一水,我都能閉著眼睛走過去,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中,永不磨滅。那山有一片竹林,就在荷花塘的旁邊,每年的冬天,正是冬筍鮮美的時節,小夥伴王兢就會在這片竹林裡挖筍,他算是村裡的挖筍能手了,隻要看竹子的漲勢,和地上的裂縫就能判斷冬筍的位置,挖下去,十有八九就有筍。每次和他出去挖筍,總能分到一杯羹,這也是尤家灣給我的一份童年記憶。

說實話,我真的不想尤家灣拆遷,不想離開尤家灣。尤家灣的水是從渠道中來的,每年夏天小夥伴想在荷花塘中遊泳,都得去上遊的渠道排水,隻有把水引到荷花塘,水位升高了,村民才會讓孩子們去遊泳。那麼去上遊渠道排水,可不是一件輕鬆的活兒,小夥伴們得一路上排水,把渠道中的石塊挪開,水才能通暢。這樣的排水操作,一直要沿著渠道到大水庫那邊,通常排水要工作一整個下午。夏日炎炎,但孩子們特彆得勁兒。當到傍晚,水流入荷花塘中,水位已經滿到台階上,村裡的孩子們都會下水去遊泳,暢遊一番,洗去那一日的煩惱。

荷花塘本來有荷花遮麵,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荷花已經不在了,荷花塘中的烏龜也不在了,早就隨著渠道水流往下一站,去灌溉農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