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診 不知為何,我哭了。(2 / 2)

秋日香頌 陳瓶爾 3242 字 2024-03-26

“……你還挺樂在其中。”

向輝雙手托腮,不住點頭:“啊,要怎麼講呢。我覺得,這就是一個過程。18歲,努力拿下任何比賽獎項,得到父親認可的我,不會想到38歲的我,喜歡男人,還沒結婚,也不想要孩子,而是努力把自己寵成自己的孩子,越來越不在乎世界的標準,不再按照約定俗成的觀念做人做事,而是時時刻刻對世界充滿探索的欲望。按照世俗觀念而言,越活越回去,按照我自己來看,卻是從醒悟那天,才真正開始活著。”

餘荷心道這哪像我在心理谘詢,完全掉個個,但還是順著他的話問:“醒悟那天?你意識到自己變成gay的那天?”

向輝認真地搖搖頭:“不是哦。是我第一次被人推薦,去做心理谘詢的那天。”

“我的家庭條件任誰來看都很好:家裡有港股上市公司,父親經商母親從政,都各自在領域很有影響力。我從小就接受雙語教育,高中是一年學費近百萬的國際學校,大學順理成章地到美國學習,而我憑借給力的推薦信申到了哈佛。美國大學講究寬進嚴出,第一年也是比較寬鬆的學分製度,方便我們選擇院係,所以儘管我一定會報商學院,我還是亂選了一些有趣的課程,比如,博弈論。

“博弈論其實是很有趣的課程,第一節課,老師拿一些很有趣的名詞讓我們做,比如說,囚徒困境,電車難題,或許是我的表現有點太正確、客觀而冷血,課後老師特意叫住我,我以為她會誇我分數高,沒想到聊了幾句過後,她建議我去看一看心理醫生,因為我的狀態看起來,不太好。

“很奇怪對吧,為什麼一個每一步都滿分的人,得到的評價不是聰明呢?”

向輝笑了笑,端起咖啡慢悠悠地品一口,而後才繼續道。

“我並沒有立刻去心理谘詢,因為我覺得莫名其妙,也有些被冒犯。但挺奇怪的,我上這節課的必經之路上,就有著心理谘詢室,起初我沒留意,被那位老師提點過後,我每次經過都會看一眼。然後某一天下午,天氣陰沉,我不想上課,再次路過那裡發現門虛掩著,我就,推門進去了。

“我推門而入的時候,屋子裡有位老奶奶正在澆花。聽到動靜轉過身子,看到我的時候,微笑著說,是我記錯了嗎,今天應該沒有預約才是。我回答,可是這裡門開著。她笑著點點頭,跟我說,沒關係,孩子,坐下來吧,也許我真的記錯了。

“她是我後來的導師,蘇茜博士。噢,當然也是莊唯的。

“房間裡有個老式壁爐,正在燒著炭,旁邊兩個扶手椅,我就在那裡坐了下來。蘇茜給我們兩個都倒了一杯熱茶,坐了下來。她穿著毛呢連衣裙,把腿部裹了毯子,熱乎乎地靠在壁爐邊,才問我,今天天氣有點冷。

“我說,是的。

“她問,最近過得怎麼樣?有什麼事情可以分享嗎?

“我說,每天上下課,參加一些美式社交活動豐富履曆,方便將來找個更好的工作。

“她沉默了片刻,我以為自己答錯了,轉頭去看她,卻在她眼中看到了憐憫。於是我問,您這是什麼意思。她說,你聽起來很孤獨。

“多少有點可笑了,任誰來看,每天豐富多彩的社交生活,ig秒發就會被讚爆的朋友圈,都跟孤獨掛不上鉤。

“可能我當時表情不是很好,她笑著跟我說,我最近在寫一份研究報告,主題是亞洲學生的心理問題共性,我想你也許能夠印證其中一部分。我說,比如。她問我,你跟你的父母,平時以什麼樣的頻率相處呢?

“挺好笑的,我當時愣住了。因為我想不起來上一次跟家裡聯絡是什麼時候。於是我打開了手機,發現昨天是我的生日——我過農曆生日,但我父母一個都沒有發消息給我,而我上一次跟他們聯絡,是一個月前,我從家坐飛機到這邊讀書。

“我把情況告訴了她,她又問我,每次聊天又會分享什麼?

“我還是翻著聊天記錄,告訴她,我跟我父親彙報了承繼,跟母親彙報了最近花銷,沒有彆的了。

“她點了點頭,說,果然差不多呢。

“我不以為然。

“因為留學群體階層很明確:衣食無憂的二代,勒緊褲腰帶鍍金的工薪子女,靠國家資助的普通人。圈子不同平時根本不會一起玩,越有錢的人遇到的問題越少,怎麼會差不多。

“蘇茜博士笑了笑,跟我說:就你目前透露的這些而言,我猜,你有一個隻提供物質條件,但不關愛你的父親,還有一個隻提供物質層麵的關愛,對你有明確投入回報的母親,你沒有能夠說出所有話的朋友,也許也從未體驗過愛情,沒養過寵物。你活得很正確,但像蒲公英一樣,風一吹就漂泊無依。

“不知道為什麼,我看著壁爐的火光,暖融融地烤著我的膝蓋和小腿,就忽然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