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們來玩我們的遊戲 “……(1 / 2)

巴彆塔最終被應許地收購的消息在遊戲圈裡不脛而走,兩家公司背後的糾葛終於以頗為戲劇性的方式畫上了句號。

然而玩家們還沒來得及細品巴彆塔和應許地之間的愛恨情仇,就被《星潮》密集的宣發占據了注意力。

這部位於風口浪尖的單機遊戲,從研發到上線的旅途,可謂非常波折。從《星潮》拿到版號的那一刻開始,無論是正麵還是負麵的評價都有不少,但是從實機和宣發的那點物料來說,任何評價的依據都是不足的,隻有到了發售日,才能蓋棺定論。

而在《星潮》項目組中,牆上高高貼著的數字越來越少,直到從兩位數變成個位數,最後變成了0。

任何遊戲的上線前夕無疑都是緊張的,如果要類比的話,這種氛圍就像是主人公在遊戲中一路披荊斬棘,在與最終boss的決戰前夕與夥伴們商討作戰方案的狀態,沒有人知道明天會如何,但是在此時此刻,所有人都在為了相同的信念全力以赴。

相對於手遊和網遊,單機遊戲的性質其實更加的穩定,從五月開始,全組就在不斷地測試與查漏補缺,到了六月,檢出的都是一些很小的問題了。

“好緊張啊,這還是我第一次經曆項目上線。”

“我好怕我寫的代碼出bug啊。”

“你怕啥啊,出問題我們QA也一起背鍋……”

“沒事的,主程、路主策和伊甸都檢查很多次了,肯定不會有問題的。”

聽著組裡的討論聲,看著不斷跳動著減少的數字,林息曉心中也有些感慨,從業多年,他經曆過不止一次的項目上線前夜,也有過許多更為兵荒馬亂的經曆,但唯獨這一次,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緊張。

“全組再進行最後的檢查。”

“戰鬥調試,完成。”

“數據調試,無誤。”

“美術資源,完成配置。”

最後,坐在相鄰的工位上,路濃的視線與林息曉交彙,他看到了對方眼中的熾熱與期待。

“劇情文本,校對完成。”

電子時鐘開始讀秒。

“5、4、3、2、1!”

單機ARPG《星潮》,開發周期兩年半,這一瞬間在包括應許地官網、steam等所有大型遊戲平台上同時上線,在此刻完成從開發者手中的畢業,正式麵向玩家。

項目組中的所有人都對這個名為《星潮》的故事非常了解,但是在極度熟悉的基礎上,又懷著幾分忐忑——即便經曆了漫長的打磨,組裡的每一名成員都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是,玩家會喜歡這個故事嗎?

購買渠道打開之後,《星潮》的銷量在逐漸上升,從後台就能看到各平台上銷量的實時統計。

10萬……20萬……

80萬!

這個數字並沒有定格,但是首日就達到這個量級已經可以大於開發成本了,對於首次嘗試單機遊戲的應許地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好的成績了。

各個組都圍在一起緊緊地盯著數據後台,個彆同期關係好的同事甚至激動地抱成了一團。

雖然首日成績可觀,但是對於應許地來說,這個成績除了實機演示的出彩之外,很大程度上還是吃了此前明星產品的紅利。因此,後續通關後的口碑也尤為重要。

一周過去,《星潮》的銷量增速不僅沒有下降反倒上升。

某彈幕網站上的頭部遊戲主播林桑是《天堂》係列的鐵杆粉絲,對於同一公司出品的《星潮》,自然是買了首發,幾乎是不眠不休地推劇情,在通了兩個晚上的宵之後,終於解鎖了八名角色的“同調”模式,同時間,林桑的直播間觀看人數達到了巔峰。

“救命,係統看起來好好玩!我太饞了,現在就去下單!”

“沒想到八個人都可以隨意組合?應許地的開發真的逆天了啊,本計算機專業菜狗瑟瑟發抖。”

“我一直奇怪為什麼主要角色是八個,這劇情我真的沒想到!他們居然是同一個外神胚胎分裂三次之後被基因編輯出來的,分裂三次,正好是八個,而主角是本源!那麼隻有他們可以同調也合情合理了!”

“這建模,這場景,應許地的美術水平已經逆天……該說不愧是伊甸嗎?之前巴彆塔那兩個手遊反而限製他的發揮了吧!”

在未知全貌的情況下就購買遊戲首發的玩家,一部分是《天堂》與《破曉》係列的老玩家,他們的購入,單純是出於對製作團隊的信任,亦或是對國產遊戲的支持。

而對於那些持觀望態度的玩家,經過了一周口碑與話題度的發酵,一部分也終於下定決心購買。

知名遊戲媒體法米雜誌的編輯也像打了雞血,連續策劃了好幾篇關於《星潮》的專欄與推送,筆者在公眾號上寫:“應許地的《星潮》,為國產單機遊戲打開了一扇門,我們從前不是沒有單機遊戲,隻是從來沒有人覺得單機這種品類能獲得這種量級的成功——應許地,足夠大膽,也足夠出色!”

在國際市場上,應許地的本地化團隊維持著穩定的運營和翻譯水平,實現開設好的官方賬號幾天內就累積了百萬的粉絲,《天堂2》時期的合作夥伴川井宏之也發了動態祝賀。

發售日過去後不久,路濃在郵箱中看到了一封海外郵件,發信地是巴塞羅那,而郵件的正文是英文。

是安東尼發來的祝賀郵件。

郵件的大致內容是《星潮》在歐洲地區銷量不錯,發售一周之後聖家堂的文創產品就和當初盧浮宮的南美周邊一樣大受歡迎,好在安東尼他們早就準備了足夠的貨源,才沒有供不應求。

路濃轉了一下顯示器,把郵件分享給林息曉。

“他說要給我們全組都寄一份周邊,以此回報《星潮》中高度還原的高迪花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