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落下,沒人接這句。
筷子還搭在碗上,關姀徹底沒了胃口,飯還原封不動,而一旁的陳時予不敢置信,刹時以為聽錯了話。
隻有老太太反應小些,倒不意外。
這事是老爺子的個人決定,沒和家裡其他兩位商量,未曾顧及關姀的意願,以及充分衡量當下家中的處境。
依照家裡的情況,之後肯定是供不起兩個孩子讀書的,好多普通家庭養一個學生都尤為吃力,何況他家。
——縱使年後還有補助費,渡過這一兩年不成問題,可過日子必須高瞻遠矚,思前憂後,得為往後做打算。
老爺子也是走一步看一步,明知一家人都夠難了,不該再這麼做。
從情感上,他更偏向關姀,畢竟從小帶到大的孩子,正兒八經的親人,可在道德層麵,迫於良心的煎熬,他狠不下心放棄後來的這個。
這會兒不是他們那個年代了,以前讀書就是一種奢侈,文盲遍地,可以識字就超過大部分人了,但現今社會不一樣了,沒文化寸步難行,不讀書就意味著落後他人,會被遠遠拋在時代洪流之後,要想再靠彆的路子追上大部隊可就難了。
一個未成年的半大姑娘,如果不上學,她能做什麼呢?
學門手藝技術?
那得有師父帶,需要找門路,家裡沒有相關的人脈圈子,找不到那樣的人。再者,拜師也要交學費的,少不了花錢,不比讀書費用低。
還是進廠打工,或者隨便找門糊口的差事,像萬千貧困山區輟學的小年輕那樣?
九機路往前一公裡多的菜市場附近就有一家製衣廠,老爺子經常從廠區門口過,十分清楚裡麵的環境。
十個進了廠子的小年輕,九個這輩子都到頭了,倒不是偏見,而是事實的確殘酷。
工廠裡的機器轟隆作響,沒日沒夜地壓榨底層的價值和血汗,意誌力堅韌的男孩子或許還能掙紮兩下,死命往上爬,哪天祖墳冒青煙就跳出來了。然而小姑娘就沒如此好運了,瀟灑幾年再嫁人生子是絕大多數人的“正確方向”,這個世界永遠弱肉強食且被陳規舊俗束縛,沒學曆沒大本事的女孩子如若不按照既定的軌跡往前,敢背道而行,反抗命運,必定是一步一刀子,要承受的壓力和困難也會大得多。
當然了,靠勞動力吃飯不丟人,自食其力最光榮,那也是體麵活下去的方式,,可人總是“貪心不足”,期盼有更好的前途,不那麼累,最好是像高樓大廈裡的精英人才,不乾辛苦的體力活,憑腦子吃飯,有自主的選擇與機會,還有更廣闊更自由的天地。
陳時予是讀書的好苗子,老爺子看過她帶來的書本筆記,還有一疊厚厚的獎狀,江北市教育資源遠超梁安,她在這邊讀高中,絕對比回去更好,以後考名牌大學不是難事。
老爺子跟著放下筷子,心有愧疚:“我和你奶……我們對不起你媽,也對不起你,乞山他不是個東西,拖累了你們娘倆,他欠你們的,我們到死都還不清。他害了太多人了,是我沒教育好他,三歲偷針,長大偷金,他打小就不受管教,很多錯誤沒糾正過來,才導致今天的局麵,我這個當爹的得占一份主要過錯,他欠下的債還不了了,我們也得承擔。”
老頭兒語速極慢,字斟句酌真心實意,同時也透露出無能為力的懊悔。
“我們都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了,早沒希望了,可你們兩個都還小,將來的人生還長,有很長一段要走……我不能,也做不到就這麼斷了哪個的路,他犯的混,不能讓被害的人還要受連累……”
老一輩的觀念向來中庸,做事不會過分偏激、非黑即白,這與恩怨分明的年輕人不同。
自覺欠妥,於關姀不公平,更辜負呂辛往日對他們的悉心照顧,老爺子都不看關姀,喉頭微微滑動,一番話說得費勁。
關姀緘默,始終不回應。
她該說什麼?
同意嗎,還是不允許?
對於一個上學的初中生而言,讀書就是天大的事,不讀了無異於世界崩塌,沒有比這更糟糕的了。
再有,呂辛是老師,十數年來的言傳身教早已刻進關姀骨子裡,呂辛教她,上學的重要性猶如吃飯喝水,成績一般沒關係,但一定要讀下去,考大學是最基本的。學習僅次於投胎,是唯一主動掌握命運的選擇,考試是人生中為數不多的公平和上升渠道,一旦錯過,出社會以後就很難再有下一次的機遇了。
關姀不喜歡這個第三者的女兒,甚至說得上是厭惡,是恨,尤其想到陳時予很有可能是關乞山的另一個女兒,那個畜生早在和呂辛結婚的第一年,在關姀還沒出世前就乾了如此惡心下作的事,她難以接受陳時予的出現,更彆提與之共處一屋長期生活了。
然而,再怎麼樣,她也沒辦法親自掐斷對方的上學路,做人最基本的良知使她跨不過這關,極端不到那份上。
可不反對就是默許,意味著要讓陳時予留下,待在這個家裡。
關姀扶碗的手緊了鬆,鬆了緊,一直麵無表情。
一時之間,房子裡死寂。
她不發話,沒人接其他的。
老太太她們也都不吃了,紛紛停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