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親 待嫁、庶姐歸家(1 / 2)

鹹魚繼母日常 明梔 4839 字 10個月前

溫父對溫葉這個女兒的最終選擇比沈氏詫異多了。

晚間,他留宿正院。

和沈氏說道:“我以為葉兒會選吳家。”

沈家情形複雜,不適合嫁,徐家呢,門第又太高,一朝進門怕是日日都要小心謹慎著過。

溫父有仔細觀察過吳家子,有才情,脾性溫和,人也孝順。

沈氏除了剛知道時的那點訝然外,如今已漸通曉溫葉的心思。

她這個庶女,一向心思與他人不同,彆人介意忌憚的,譬如繼室名頭、譬如繼出子女,於她來說都是有利之處。

就算溫葉將來對待繼子與親子一樣真心,國公府的人怕是也不會全然相信,這對溫葉來說,卻是正合了她的意,能多晚生就多晚生,最好一輩子都不用生。

沈氏瞥了一眼溫父,道:“吳家兒子雖不錯,但到底還是徐家更好些。”

寒門仕子與國公府二爺,到底選誰,顯而易見。

沈氏沒說的是,他那位在家住了十多年的嫡親表妹始終是個麻煩。

表妹與普通的妾氏,到底還是不同的。

若溫葉嫁過去,單是這一個麻煩就夠她好好費一番腦筋。

至於為什麼不和溫父說這些,很簡單,這種事,世上的男人都不會理解,在他們眼裡,納家道中落的表妹為妾是再尋常不過的事。

縱觀整個盛京城,單沈氏知道的就有三四家。

他們隻需要享受妾的美貌和溫順即可,其他自有當家主母去管理,若處置不妥,便是主母的錯。

沈氏再次瞥了一眼垂眸深思的溫父。

比起那些愛好風流的男人溫父已經算是高出好一截,可即使這樣,沈氏也仍清楚,溫父除了這一點外,與世間其他男子彆無二致。

好在少女時,家中有個喜新厭舊沉迷女色的兄長,多年耳濡目染,以至沈氏從未對男女之情有過絲毫期待。

出嫁前一晚,母親教導她日後要對公婆恭敬,對夫君溫順,善待庶出子女,她一一照做了。

此般幾十年過去,卻碰到溫葉這根軟刺頭。

可無論剛開始多麼震驚、氣憤、惱怒,最後都會歸於寂靜。

沈氏眸色微暗,究其根本,或許是也曾過有一絲向往劃過心底吧......

溫父想起下職時專門過來與自己‘偶遇’的徐國公,即便再無巴結攀附之意,可得知要與國公府做親家,溫父心中多少還是有點激切之感。

他是已無往上之心,可他還有兩個兒子在朝為官呢。

有這樣一位能力脫俗的妹夫,日後在官場的路總是要比現在順些。

因此溫父點點頭:“那就這樣吧,回頭多給葉兒添點嫁妝,畢竟對方是國公府。”

國公府顯赫,兄弟倆感情深厚,府中老國公夫婦去世多年,徐國公卻從未動過將親弟分出去的念頭。

這也是許多世家夫人願意將嫡親女兒嫁給徐月嘉做繼室的原因之一。

沈氏道:“二姑娘三姑娘出嫁時,都是按照一般庶女出門的份額準備,溫葉這邊,就按雙倍吧。”

不過即使是雙倍,也越不過嫡女,否則規矩亂了,會讓外人看了笑話。

溫父對此沒有意見,隻道:“夫人看著安排。”

*

溫、徐兩家私下就婚事有了默契後,國公夫人陸氏便安排了一場去郊外普慶寺上香偶遇攜兒媳庶女一同前往普慶寺的沈氏的戲碼。

結果自然是倆人‘一見如故’,從普慶寺回來沒多久,有關溫、徐兩家正在議親的消息便流傳了出去。

這一消息透出,可謂是驚住了盛京許多世家夫人。

這國公夫婦到底是如何想的,徐月嘉元配已算出身不高,聽說是老國公一舊將的女兒,幼時在徐家養過幾年,與徐月嘉有過一段總角之誼。

這位元配夫人齊氏嫁入徐家後,極少出門,說是身子骨不太好,果然不到一年便撒手人寰,隻留下一子。

曾嫉妒她的人又暗暗開始幸災樂禍,在愛慕徐月嘉的有些女子眼裡,這就是齊氏沒福氣。

若嫁的是她們,當不會將日子過成這般,能讓旁的女子有機會做自己兒子的繼母。

也有旁的人家,見不得國公府和睦,很是陰暗的想,或許就是國公夫人不想家中弟妹越過自己,故意為之,第一回借著幼時的情誼,讓小叔子娶了出身不高的武將之女,第二回雖選了太常寺卿溫家的女兒,但卻是個庶出。

唯有永誠伯夫人知曉後,一臉諱莫如深,她對陸氏最終選了她兒媳娘家的庶妹隻微微驚訝一瞬便很快了然過來。

她是相信陸氏的品行,定安侯府的嫡長女,心胸哪會如此狹隘,選溫家庶女,大概是為了她那不到兩歲大的侄兒考慮,怕繼室出身太高,將來有了自己的孩子,會容不下徐玉宣這個元配所出的嫡長子。

無論外間如何議論,溫、兩家的親事終究還是在炎夏結束之前,定下了。

顧及溫葉的年歲,婚期沒有定在年後,而是在秋末初冬時節,滿打滿算不到三個月。

好在給溫葉的嫁妝,沈氏早在另外兩個庶女出嫁時就一同備好了,眼下隻需添減一些物什便可。

給二姑娘和三姑娘的壓箱底銀都是三千兩,溫葉這邊沈氏添了一倍,六千兩,其他一應嫁妝亦如此。

六千兩,溫葉拿到手後,總覺得有股不真實感。

她兩輩子沒見過這麼多銀子,在這裡,普通百姓家裡一年的嚼用也不過兩三兩。

六千兩,普通人家要得賺多久。

溫葉粗略一算,忽然覺得自己很幸運,投胎進溫家,一輩子都不用為吃喝穿用發愁。

有了沈氏給的六千兩壓箱底銀,溫葉便將本來要在出嫁前才還給姨娘小妹的三百多兩銀子還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