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0 章 賈淺淺(2 / 2)

靈感乍現 醉雪半盞 1744 字 10個月前

米勒筆下的光就打在床上

他的畫筆也遊走在我們身上

是的,我們身上有農舍和羊群

有巴比鬆的晚霞和臉龐

有燒黑的木炭條在畫布上

沙沙作響的寧靜

一首非常簡單的小詩,卻非常出詩意,我們不需要清楚Z小姐究竟是誰,隻需要知道這首詩的重點在於:春分。“一夜之間桃樹上全是盛開的吻”,這是春天帶給世界的吻,也是桃樹帶給春天的吻,也是詩人帶給讀者的吻。初春盛開的桃花,任憑誰見了都想要親吻,而賈淺淺將這種感覺展現了出來。

可是,到了下麵有讀者開始叫起冤來:最煩詩裡摻雜亂七八糟的外國人名和地名,什麼“米勒”、“巴比鬆”,簡直就是詞彙堆砌嘛!但這裡小解要解釋一下,賈淺淺之所以提及這些意象,與其“春分”的主旨也是密不可分的。

試想,體現春天來臨最好的地點是哪裡?當然是田野,是郊外,是一望無際的大自然。而米勒是法國著名的田園派畫家,最擅長表現美麗鄉村的場景,被譽為“一生都奉獻給了大地”,所以他最了解春天;而巴比鬆是聞名世界的巴黎藝術小鎮,是巴比鬆畫派的誕生之地,該畫派的特點就是直接對照自然寫生,而不是在畫室中創作風景畫。

了解了這些,再來讀這首詩,便儼然有了印象主義的感覺,“他的畫筆也遊走在我們身上”,“我們身上有農舍和羊群”,在身體上作畫,在身體上種下世界,通過春天與彌勒對話,這是多麼美妙的詩意!一種來自鄉村的質樸與純真油然而生。

最後一句非常出彩:“有燒黑的木炭條在畫布上/沙沙作響的寧靜。”燒黑的木炭條在畫布上摩擦的聲音,想想就非常刺耳,這明明就是“沙沙作響”,為什麼會“寧靜”呢?顯然,響動的是外在,而寧靜的則是內心,在如此美麗的春天畫畫,手中的筆不想停下,而內心則是拋卻凡塵、歸於自然的寧靜。

如此看來,賈淺淺似乎在一直在隱藏實力,這首輕描淡寫之作,足以一雪前恥,打破質疑。不知大家認為這首詩寫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