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書 回家(1 / 2)

朝骨 Theseventies 2852 字 10個月前

初春的大律,褪去了嚴冬的寒冷,鳥兒從南邊飛回北方,黃土之上,一個身著盔甲的女子望著這天上的一切,她發上是練武後留下的沙塵,這是她鎮守邊疆的第四年,她盼著今年能回一次家,那個她日夜思念的家。

可這天上,等大雁飛走後又能剩下些什麼呢,這天碧藍如洗,她想羅城的天上應該飛滿了紙鳶吧!

突然,耳旁掠過一個粗獷的聲音,那人道:“覃引將軍,張公公一行人正在你帳前等候。”

隻見那女子臉色平靜,應到:“知曉了。”她用手招呼著他去練武,往她帳的方向走去,走了一會兒不遠處的視野開始清晰起來。隻見她帳前站著一個太監和幾個奴仆,身邊幾匹馬,那太監手裡拿著什麼。

張公公見那女子走得許是近了些,便道:“將軍您來了。”

那女子看清了張公公手中拿著的東西,她將手中的劍放在地上,隨勢跪撲在地上,等著張公公開口。

張公公也沒磨蹭,畢竟這大漠裡的初春可是比羅城裡熱,他攤開手中的東西,開口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因未與薛王履行婚約,特詔覃引將軍程溫速速趕回羅都完婚,即日啟程。”話罷,程溫伸出手,口中道“程溫接旨。”她抬起頭時,張公公點了點頭,隻是笑著不語,他仿佛知道她的內心。

大漠裡的早晚溫差大,黑夜冷風嗖嗖,軍營裡萬般燈火點亮,白帳中程溫收拾著自己的衣物,內心的高興難以言喻。

還記得她十五出征時還是個剛過及笄的毛丫頭,那日,她知道自己要被派往離羅城很遠的邊疆守城時,她也有過這樣的高興,那時她還小不懂事,她原以為不過是出趟遠門,還能逃離先生的管束,並不知道這一彆便是三年,她阿娘哭得很是傷心,程溫還安慰她“阿娘,元清這一趟很快就會回來。”

她阿娘看著她的臉,摸了摸她的頭道“元清,你到那邊去千萬不要任性。”程溫點著頭,抱了她阿娘許久。

心想著明日便可與阿娘相見,程溫便盼著這天快點亮,她閉上眼想象著自己歸家時的場景。

大漠的清晨先是天空的一片緋紅,程溫從帳中出來,張公公一行人昨日將聖旨帶到後便返程離開了,從這裡回羅城,不光路途遙遠且地勢惡劣,因此她帳前並沒有停下馬車,而隻有一匹馬。

那馬高傲地抬著頭,它是陪著程溫征戰三年的戰馬,軍營出口的地方,約莫有四、五個小兵來為程溫送行,一人一馬接連行了三日,才回到羅城,那日羅都城門的兩岸是無數神情莊嚴的士兵,隻聽他們口中道“恭迎覃引將軍回都。”他們的聲音響徹雲霄,城內百姓們歡呼著,一代巾幗,兵部最讓人敬佩的便是她。

十五出征,十六便被封為覃引將軍,軍營裡唯一的女將軍。她從一片歡呼聲中走過,入了城。

馬行至程府,府裡立馬跑出一個約莫十六七歲的女孩,她梳著好看的雙螺髻,顯得活潑又俏皮,那姑娘抱住程溫,直到快撐不住時程溫便道了聲“徽韻怎麼來了?”

聽到程溫說話,姑娘馬上放開程溫,站直了道“徽韻前幾日,便聽爹爹說元清阿姊要從邊關趕回來,昨日算著日子像是今日便趕來了,元清阿姊我真的好想你。”

正當這時程府的大門前又出現了幾個人的身影,站在中間的人笑著看著程溫道:“元清回來了!快讓阿娘看看。”程溫以最快的腳步走向李氏,她身上早已不是那身硬邦邦的盔甲,而是一身輕便的素衣,李氏摸著程祁的臉,滿臉愁容道:“哎呦,是瘦了不少……長鹽,讓廚子今日多備幾道菜……”隻見站在李氏右旁的女子點點頭,連忙走進了府邸。

“元清在外你可是受委屈了?”李氏問道。

“……怎麼會,你女兒可是將軍誰敢欺負我。”程溫勉強的笑著,在外這三年受沒受委屈隻有她自己知曉,雖說在軍營中她是個將軍,可手持虎符的卻並不是她。

而是左譯,左轔之,也就是那個雲今將軍,其實這三年,戰事並不吃緊,每日在軍營中除了練武就是比試,每逢過節軍中的將士便會想家,這幾年大律的軍規比較寬限,每名士兵每年過節或臨近過節可回家兩次,但每天請假回家士兵不可超過三十人,且批假段時間不可超過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