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一拍腦門,對啊,這次不是自己一個人在作戰,他還有個夥伴。
隻見盒子自己在地上滾來滾去,似乎在畫什麼。
木木湊近一看,是個U型圖。其實木木剛才的設想也是這個方案,但是不好實行啊。
盒子又在旁邊畫了帶著X的U型。木木仔細看著這圖,似乎看出了一點門道,這些X其實是有規律的。
木木的腦海不由自主地想起,過年的時候,爸爸媽媽帶他去逛集市。裡麵有個很有趣的表演,就是一個魔術師用撲克牌一層層地搭建橋。也許盒子是想給他這個提示。
“哈哈,我明白了。”木木靈光一動,轉身重新搭建硬幣橋。
隻見他先在木板的邊緣分兩排擺好三個對齊的硬幣,兩排之間大約相隔一個硬幣的直徑大小。當然,這裡有花了木木一點點小心思。三個硬幣之間是緊貼著的,且兩排最外麵的兩個硬幣要懸空二分之一在木板外麵。每兩個硬幣上麵放一個硬幣,放兩層,則現在每排有6個硬幣。
木木想著那個魔術師也是將紙牌一層層地疊起來的,所以他的硬幣也是一層層疊羅漢似的疊高硬幣。
最關鍵的步驟來了,這次木木一改之前莽撞地往外擴展硬幣,而是用已經疊好的硬幣外沿悄悄移動為弧形,使外沿的硬幣距離靠近。然後繼續疊加硬幣,讓外沿的硬幣相互靠攏。就這樣,木木後麵每增加一個硬幣都是輕拿輕放,就連呼吸都屏住,就怕前功儘棄。
時間一秒一秒過去,兩排硬幣懸空木板外沿形成了U型。但木木手上還沒有停止動作,因為他要確保硬幣間足夠牢固。不斷在上麵增加硬幣,穩固整體結構。
“好了,我完成了。”木木自豪地喊出牛頓2號。
在牛頓2號檢驗過後,亮出綠燈,表示他通過了。
“雖然我做到了,但還是不太明白這裡的原理。你能同我講講嗎?”回到房間後,木木小聲問盒子。
隻見盒子滾到電腦旁,打出懸空硬幣橋幾個字。出現了木木想要的答案。
原來這是運用了基本力學原理,而這個學名叫做“力矩”。力矩在物理學上是指作用力使物體繞著支點轉動的趨向。
硬幣受到向下的重力以及下一層的硬幣的托舉力,而且下一層硬幣最右側邊緣成為該硬幣的支點。當未懸空部分的硬幣力矩小於懸空部分之時,那麼硬幣便會掉下來。而當這硬幣上麵繼續疊放硬幣後,增大了力矩,那麼便不會掉落下來。
由此,U型便是一個整體,懸空部分的力矩小於未懸空,所以懸空橋可以安穩且不掉落。
“原來如此,你懂的真多。你到底是什麼,我真想打開看看。”木木愈發好奇,伸手向盒子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