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鐙加馬蹄鐵 打造冷兵器時代大殺器!……(1 / 2)

“最早的時候,馬隻是和牛、驢等提供畜力的牲畜一樣,起到運兵、運糧的運輸作用,並不用於戰場作戰。”

“直到高橋馬鞍和雙邊馬凳的出現,才一舉讓騎兵成為戰場大殺器,甚至改變軍隊的兵種結構,使戰爭變得更加殘酷起來。”

周邈用兩句話,讓殿中一眾君臣的注意力,從‘秦始皇陵’分散到馬鞍和馬鐙上來。

加之上首的陛下紋風不動,眾大臣拿不準脈,也就跟著保持了沉默。

蒙恬:周邈可是當著陛下的麵,多次言及生死,現在隻是不經意提到皇陵二字,這才哪到哪兒?

陛下都不再惡言生死,何況皇陵?

其實陛下性情並不暴躁易怒,倘他不能自如掌控情緒,也不能一路從趙國為質,回歸秦國、謀得太子位、登基蟄伏、除奸親政,最終兼並六國成為始皇帝。

陛下在意身後之事,於是營建驪山皇陵。但不至執念病態,否則也不會同意用陶俑取代人殉。

在得知公子胡亥自滅滿門,斷了祭祀香火時,尚且不曾暴怒無休。

彆說現在隻是得知兩千多年後皇陵被掘,供人參觀。

蒙恬表示理解:眼下馬鞍馬鐙之事更重要,陛下不至於輕重不分。

蒙恬還是震驚:……可那是皇陵啊!

王賁以戰功封侯,自然天賦異稟,其父又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兼之家學淵源。

其他人更多的被‘皇陵’字眼攝去心神時,他卻更在意馬匹用於戰場對戰這一設想!

馬匹不馱重物時,在開闊地帶揚蹄奔騰,就如狂風卷過,加之馬身自重,能把攔路者衝撞出幾丈遠!

再踩踏幾蹄子,能叫人一命嗚呼!

如果馬匹能為將士所控,在戰場上直朝敵軍密集處衝撞……

此事大有可為!

真要那樣,改變兵種結構,自此戰爭變得殘酷起來,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周邈進殿後就隨便找了一塊空席位,盤腿坐下。

就繼續向始皇陛下安利好物!

“馬鞍,一種用包裹著皮革的木框做成的馬背上的座位。皮革內墊塞軟物,馬鞍前後凸翹、中間稍凹,後麵適應騎者的臀部,前麵頂住騎者的恥部。”

“讓騎者在馬背上更加舒適,同時也能穩住前後方向,不容易因馬匹陡然加減速而掉下馬背。”

周邈的描述,讓眾人心中對馬鞍有了大概模樣。

嬴政沉穩開口道:“有馬韁、馬鑣、馬銜鐵組成馬轡,控馭馬匹走停轉向。若再加上馬鞍,能使將士在馬背上坐穩,馬上征戰,未為不可。”

秦並六國大業就在今朝,在場大臣無不善戰、懂戰。

對嬴政所言,都沒有理解障礙。

尤其通武侯王賁,激動得拊掌叫好!

“馬上征戰,衝撞敵陣!隻試想那場景就覺過癮!”

周邈繼續安利:“僅僅馬鞍可不夠,至關重要的是馬鐙,或者說,雙邊馬鐙。”

“在曆史上,馬凳的發明很晚。”周邈心算了一下,“有史可證的單邊馬鐙,都還要五百多年才出世。”

王賁作為武將,心神更多集中在馬鞍馬鐙本身。

殿中文官——尤其李斯,從周邈進殿時起,關於周邈的來曆、趙高夷三族,這幾日的許多事便若有所悟。

等到周邈這話一出,李斯腦中似有一道驚雷劈過!

這周邈難道!莫非!是天神臨世!?

肥遺預示大旱,夔牛預知風雨,狸力預言徭役,這周邈當能通曉未來!

或者還另有神通。

又縱使不是天神臨世,本領也神異非凡。

唯有這樣才能解釋得通,一向得寵的趙高竟被陛下夷三族,又有內史蒙恬陪同、秩比三百石的車郎駕車,載他走遍鹹陽每一個裡坊市。

隻不知此舉為何……

李斯、蒙毅、馮劫以及王綰和隗狀,先去看上首的嬴政,又轉看蒙恬。

兩人皆是沉穩冷靜,麵無異色。

顯而易見,陛下和蒙恬已經知曉且驗證了周邈的神異。

殿中暗處風雲湧動,周邈傻白甜毫無所覺,不曾停頓地繼續說著:

“馬鐙,中空環形,在腳踏的部分加寬。拴於馬鞍上,可供騎者腳部踩踏。最初的單邊馬鐙,旨在方便上下馬。”

“眼下的將士都是驏騎——騎跨於裸馬背上。

必須一手扶鞍韉、一手持兵器,還很不穩當,一個不慎就墜馬了。”

“現在的所謂騎兵,隻是用馬匹將兵運抵戰場,最後往往下馬作戰。”

“即使有了高橋馬鞍,能讓將士在馬背上坐穩,也不能算真正的馬戰。”

“因為坐在馬鞍上,雖然穩當一些,但馬匹高速奔馳時,能把人屁股顛散!”

周邈偷偷摸摸屁股,對此深有體會。

雖沒鬆軟的馬鞍坐墊,但也有軟彈的無骨肥肉減震,起到馬鞍的大部分作用,還不是一樣把他顛得屁股都要散了!

“真正的馬戰,在於解放雙手,而馬鐙能做到一點。”周邈一句話概括雙邊馬鐙的重要意義。

“懸係在馬鞍下的雙邊馬鐙,能讓騎者踩踏借力,讓騎者夾著馬腹在馬背上站起來!”

王賁雙眼歘地放光!

替周邈說道:“僅有馬鞍,騎者就隻能單手使輕短兵械。”

“但若能空出雙手,再添一臂之力,長矛、長戟、長戈等長柄兵械都能使出來了!”

“屆時馬背上居高臨下,長柄兵械能在敵軍近身前,就收割掉敵軍性命!”

周邈省了力氣,點頭肯定道:“對,不止有高地優勢,馬匹衝陣時還有速度加成。騎兵持長柄兵械,馭馬一路衝撞過去,敵軍人頭顱就咕嚕嚕落地了!”

又作補充:“而且在馬上還能用弓弩,引弓射箭,輕取敵將首級!”

王賁兩眼biubiu放光!

“想想就威風!”

有人捧場,周邈說得更自信了:“雙邊馬鐙的出現,立即就讓作戰變得殘酷起來。可毋庸置疑,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就是大殺器!”

王賁一整個迫不及待:“此等大殺器,為何不速速造出來!”

周邈卻話鋒一轉:“傳聞馬鐙是匈奴發明的,不管是不是,總之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騎兵,大多時候都令人聞風喪膽。”

“但是,有鞍鐙的騎兵,天然克製匈奴騎兵!”

然後周邈看向蒙恬,“蒙內史,你以後是要‘卻匈奴七百餘裡’的猛人,你說大秦騎兵要不要裝備馬鞍馬鐙?”

王賁:誒???

蒙恬?那他呢?他呢??

蒙恬亦難掩激動憧憬:“此等利器,理當裝備!”

周邈又豪氣一揮手:“那我再附贈一個馬蹄鐵!”

蒙恬轉頭看看陛下,又回頭問:“何為馬蹄鐵?有何作用?”

“馬蹄鐵,又稱馬掌,是裝釘在馬蹄上的蹄形、月牙狀鐵塊。也不止可以裝在馬蹄上,如果富裕的話,也能裝在牛、驢等其他畜力牲口的蹄子上。”

“現在運兵、運糧的馬匹,馬蹄是不是很容易磨損?馬蹄鐵釘在馬掌上,能夠延緩馬蹄的磨損,也能讓馬蹄抓牢地麵不易打滑。”

“隻需隔段時間取下馬蹄鐵,修剪馬蹄後,再釘回去,就不用害怕馬蹄磨損了。”

王賁繼續捧場:“這馬蹄鐵,最重要不在助力作戰,反而是延長馬匹壽命!”

蒙恬也想到了這一點:“馬匹折損,很大一部分就是源於馬蹄磨損。”

“雖有定期修剪馬蹄,但仍有許多馬尚在壯年,就因馬蹄磨損破洞、進水腐爛,導致蹄子爛掉,從而報廢。”

周邈沒有王賁和蒙恬的經驗,紙上談兵而已,但他勝在是站在幾千年文明精粹的山巔,見識廣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