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一度很喜歡看演藝界的耽美。不是娛樂圈,是演藝界。雖然這二者我都看了不少。
也許很多人覺得這沒有多大的區彆,但是我得說這二者的確是不一樣的個體。
就像是摩卡和龍井。
也許比喻的不是很到家,但是這大概就是我想要表達的意思:娛樂圈的娛樂,演藝圈的演藝。
#關於藝術#
《浮光》讓我驚豔的是渥丹對場景描寫的把握——自然隨適,曲徑通幽。
一個熒屏上,甚至可以謂之死物的、由一張張膠片剪切而成的東西。我從未比此刻更加震懾於它的深重。然而就是這些短短的、拚接甚至不連貫的描寫讓它比圖畫更具色彩,比聲音更具張力。
“謝明朗首先留意的是攝影。整個片子用的幾乎是平視的機位,並大量地使用長鏡頭,好像在傾聽。但是一些戲中戲的場麵,導演簡直是唯恐觀眾不知道江綺良好的戲劇功底一樣,反複使用全景和特寫來記錄兩個人一起排演戲劇和戲劇上演的場麵。然而謝明朗最喜歡的鏡頭還是在開場,鏡頭記錄著一個男人漸行漸遠的背影,孤獨而蕭索,那是在燈光並不明亮的走道裡,他看見一扇半開的房門,裡麵傳來女人清脆的聲音,在短暫的駐足之後,他推開了門。視線頓時明亮開闊起來,陽光在空闊的倉庫一樣的排練室裡放肆地流淌,地板上被窗欞投下的陰影割出不規律的奇怪形狀,蘇醒站在那裡,好像站在陽光的深處。”
如此單涼厚重,刺身紋骨……幾乎穿越骨頭來的撫摸。
我幾乎有一種錯覺:從片場到影院,從劇裡到劇外,從言采到謝明朗,它因為他們而活躍喧囂起來。它活了所以言采活了,言采活了所以它活了。
像一部戲中戲。
這是一部戲中戲。
看了《浮光》中的言采,你能“看”見,何謂藝術的勃發、何謂表演的衝擊、何謂,電影的深重。
除此之外,正文與番外中對謝明朗攝影作品的描寫也體現了渥丹紮實的描寫功底,一路看下來,也不知看到的是通過文字伸展出來的藝術,還是這種文字本身就是美好的、賞心的藝術。
#關於感情#
《浮光》的感情線其實一直很簡單。除了最後被曝光的那段哄嚷,似乎一路過來都是慢慢的、沉穩的在行進。遇到阻礙就繞過去,有了縫隙就去填補好。
謝明朗和言采似乎就是在摸索如何好好過日子。
兩個公眾人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