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自傳 管一日三餐,每日再給一錢銀子……(2 / 2)

夫君來自未來 決絕 4610 字 9個月前

對如今的黎青執來說,最要緊的就是找個生計,朱家管飯還給錢,當真再好不過。

黎青執當即跟朱前聊起來,不著痕跡地誇獎朱前。

他是真心覺得朱前不錯,誇人的時候自然一臉真摯,朱前聽得格外舒坦。

也因此,當黎青執提出想要帶著兩個孩子一起到朱家寫書時,朱前一口答應,不過是兩個孩子,讓他們跟著也無妨。

黎青執再次道謝。

他知道金小葉有很多事情想做,但之前少不得被兩個孩子絆住手腳,他若是能幫著帶孩子,金小葉會輕鬆很多。

黎青執末世前剛成年沒怎麼接觸過社會,但當末世來臨,社會的殘酷就一下子向他展開。

他的閱曆並不低。

再加上他還有原主的記憶……黎青執跟朱前聊天,很多東西都能聊,自然越聊越投機。

正聊著,朱前身邊的人問朱前,要不要準備“點心”。

這是方言的說法,相當於午餐。

朱前看向黎青執:“黎公子,我們找個地方吃點東西?”

“我早已腹中饑餓,求之不得。”黎青執自然不會拒絕。

朱前一向不喜歡有些人明明想要,卻再三推辭,黎青執的坦然反而讓他喜歡,他看了一眼碼頭附近的食肆,想了想問:“黎公子想去哪裡吃飯?去正悅樓?”

正悅樓是崇城縣最大的酒樓之一,黎青執記得自己之前一路求職的時候,曾經看到過那家酒樓。

不過他拒絕了:“正悅樓有些遠,我們在附近吃點就行。”

大熱的天,朱前之前又是上船查看,又是在碼頭等著,必然很重視那批貨物,他應該會想要在附近待著。

他也一樣,他還要等金小葉!

朱前聞言,指了指不遠處的一家店:“那我們去崔大娘那裡吃包子可好?”

正對著碼頭有一家店,門口掛著的布上,就寫著“崔大娘”三個字。

黎青執沒意見:“自然是好的!”

碼頭這邊沒有高檔的店鋪,賣的吃食都相對普通,崔大娘包子鋪已經算其中不錯的了。

崔大娘包子鋪的包子分兩種,一種是沒那麼白的麵粉包的,餡料也普遍便宜,還有量大管飽的饅頭,這些都被放在門口出售,並不給食客提供就餐的桌椅。

另一種,則是用精細白麵做的包子,價格較貴,食客可以進屋吃。

除了包子,坐屋裡吃還有餛飩麵條豆漿可以選。

黎青執還沒進去,便聞到了濃鬱的香味,等進去之後,他的目光就落在那些正在蒸包子的蒸籠上,再移不開了。

哪怕是外麵賣的最便宜的包子,在他看來都是絕頂美味,更不用說裡麵那些精致的包子了!

“崔大娘做的包子餛飩味道極好,黎公子可以嘗嘗。”朱前笑著讓店家給他們上了五碗餛飩,又要了五籠小籠包,他甚至還讓崔大娘幫著打包了十個大肉包。

之前黎青執跟他聊天的時候,曾說自己的妻子和父親也來了縣城。

朱前是個擅長交際生意人,他願意的話,自然能照顧到黎青執的方方麵麵。

算上黎大毛黎二毛,吃飯的一共五個人,其實黎大毛黎二毛個頭小,是吃不下一碗餛飩一籠小籠包的,但朱前還是這麼要了,做法讓人舒服。

黎青執坐在店裡,已經沒辦法好好跟朱前說話了,他的注意力全都被店裡的食物香氣所吸引。

黎大毛黎二毛手足無措之餘,也都垂涎欲滴。

朱前看到這三人,莫名地想起自己的從前來——他年幼時,也時常吃不飽飯。

眼瞅著包子餛飩端了上來,朱前笑著招呼黎青執他們吃。

黎青執用筷子夾了一隻小籠包,一口咬下,隻覺得自己渾身的每一個細胞,都在喊著“好吃”。

這小籠包的皮不薄,肉餡也不大,但麵粉這樣精細糧食本就是他很難吃到的,更不要說裡麵還包了豬肉。

黎青執又露出了他吃東西時,必有的像是在吃山珍海味的表情。

朱前有錢之後,吃過不少好東西,漸漸地,能讓他覺得好吃的東西就少了。

他年少時吃個外麵最便宜的饅頭都會開心半天,但現如今……再美味的包子,他也就填個肚子。

可眼下見到黎青執吃東西的表情……他突然胃口大開,覺得今天的包子格外好吃。

覺得包子好吃的,還有黎大毛黎二毛。

他們吃過包子,以前金小葉曾經買了包子帶回家給他們吃,但金小葉買的是外麵那種價格便宜的包子,沒有他們手上的包子好吃。

而且那已經是半年前的事情了,兩個孩子早就忘了包子的滋味了!

現在……這小籠包實在好吃!

小籠包好吃,餛飩也好吃!

餛飩皮被擀得很薄,裡麵包了香菇和豬肉……兩個沒吃過香菇的孩子一口咬下去,眼裡就滿是驚豔。

黎青執他們吃東西的時候,金小葉帶著黎老根來到了碼頭上。

她大致看了看,沒看到黎青執,就把東西放地上一屁股坐下——她著實有些累了。

黎老根坐在金小葉旁邊:“他們怎麼還沒過來?小葉,你之前竟然一口氣給黎青執十文錢,你就不怕他把錢全花光?你怎麼就不給我錢?”

金小葉摸出五個銅板給黎老根。

隻要黎老根給她幫了忙,她賺錢之後,就會給黎老根一點錢。

不過她不會多給,畢竟黎老根根本攢不下錢。

給錢之後,她還道:“你不是想吃包子?去買包子吃吧。”

黎老根拿錢買包子吃下肚,可比他把錢輸掉好太多了!

黎老根拽緊那五文錢,深吸一口氣之後,又拿出三文給金小葉,一臉期盼:“小葉,你能不能幫我去買?我想買三個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