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95號大院 一個時代的……(1 / 1)

巴陵街95號 陳阿文 2490 字 10個月前

東北某市,巴陵街95號,這是一個於1985年建成的省廣電職工大院,這是以四座典型的蘇式七層紅磚房圍成的院子,院子內共八個單元,每個單元住著二十戶左右的人家,故事就發生在這院子內的一百多戶人家之中。

院子的大門朝向巴陵街,在大門的旁邊有一個收發室,收發室是那個時代的“物業”,收發室在那個年代有著很嚴肅的工作職責,其一,就是保障這個院子的安全,那個時代的治安有著獨特的節奏,比如那個時代的家裡沒有智能條件滿足孩子玩耍的天性,所以孩子們都是在院子裡像野孩子一樣玩耍,因此院子的治安非常重要,那時隻要是在大院裡,基本就能確定安全;其二,維護這個院子的鄰裡關係,那時人們還沒有對於住宅環境綠化等要求,但那時的鄰居們的距離都非常近,因為基本都是老同事關係,退休了的爺爺奶奶們就閒來無事抱著用罐頭瓶子改裝的大茶杯,在收發室一坐,開起“茶話會”;其三負責收發報紙和信件,在那個沒有任何現代通訊工具的時代,報紙和信件的往來是海量的,每戶家裡一年下來都能攢下一麻袋報紙。收發室也像物業一樣有管理人員,隻不過收發室的管理員是院子裡住戶集體選出的“居委會大媽”,再配一個外聘的“收發室大爺”,這對工作CP就組成了,大媽負責與住戶溝通,大爺負責24小時看守院子,95號院的管理員大媽是四單元401室的梁奶奶,梁奶奶是個和藹的四川籍老人,據說她至今仍健在,已是鮐背之年的老人。院子裡除了收發室CP之外,還有一個工作者就是在鍋爐房燒鍋爐的同誌,那時的北方還沒有集中供熱這一說,每個大院都會有一個鍋爐房,負責在冬天燒煤給這院子的人家供暖,鍋爐房的同誌不經常出現在院子裡,他們大多數在深秋之際帶著幾車煤來,然後工作一個冬天,在來年四月份之後離開這裡。

1987年4月18日,六單元702戶老陳家誕生了一個嬰兒,陳爺爺給這唯一的孫子取名阿文,一個很港的名字,阿文有個大他五歲的姑家姐姐叫阿喜,三年之後他還有個姑家的弟弟叫阿南,都是陳爺爺給起的名字。阿文至今不知道這位一輩子生活在祖國東北的老人為何能給出三個如此廣東風格的名字,隻知道他們的名字在當地非常特殊,大家一聽名字就知道是他們。這篇文章的大部分內容訴說著阿文和阿南的故事,他們曾經在一個床上用一張棉被睡了六年,如今他們想要再用一張被子,那可能需要一張能橫跨太平洋,並覆蓋落基山脈最終抵達五大湖區的棉被。

在東北,家屬大院就如冬天路邊的雪人一樣平常,那時每個單位都幾乎有自己的家屬大院,各廳局單位有自己的家屬大院,各國企也有自己的家屬大院。巴陵街95號大院的旁邊是99號大院,是另一個省廣電家屬大院,99號院裡住著的也都是在廣電係統工作的職工和他們的家人。在95號和99號大院的不遠處,是省檢察院家屬大院,諸如此類這座城市裡擁有著幾百個類似的家屬大院,阿文後來才聽說國企職工家屬大院更加恐怖,那時東北隨便一個國企就幾萬人,他們的大院是連成片的,最終形成了區域,在這個區域裡有派出所,醫院,澡堂,飯店和學校,他們就像一個微型社會般的存在,相比而言,巴陵街的廣電家屬院是小巫見大巫,但即使是這樣的一個小型圈子裡,對於阿文來說已如大千世界般精彩,這個院子裡的感情足夠填滿一個少年的心。

對於阿文輩分的人來說,巴陵街95號裡麵一共住了三代人,爺輩、父輩和同輩人。爺輩在大院裡是當之無愧的主人,爺輩的人們基本都處於退休狀態,他們都是建國前入黨投入革命,建國後我國第一批廣播電視事業開拓者,是真正的無產階段革命者,他們經曆了中國從舊社會到新時代的巨變,但他們個人在巨變之中從未喪失自己的信仰,一輩子艱苦樸素,不因為世間的變化而動搖自己的理念。阿文是陳爺爺唯一的孫子,陳爺爺從小就把阿文帶在身邊去同事家串門,在阿文的印象裡,無論是魯爺爺、吳爺爺、韓爺爺還是那些已經忘了姓什麼的爺爺們,他們和阿文的爺爺一樣,家裡永遠能夠看到兩位偉人的照片或畫像,那是他們的偶像和信仰,這是阿文童年回憶裡比較深刻的記憶之一,總理那張照片永遠擺在爺爺的床頭,那個屋子隻有他們倆。

父輩是當時廣電係統的主要生產力,那個年代體製內的孩子還可以接父母的班繼續工作,陳爸爸作為陳爺爺唯一的兒子,毫無疑問的繼續在廣電係統中工作,在阿文的眼裡,父輩人要比爺輩人生疏很多,因為父輩人每天早出晚歸,而爺輩人幾乎都已退休,每天就負責照顧孩子們或者在收發室看報紙。陳爸爸除了工作之外熱衷於應酬,上世紀九十年代是流行交朋友的年代,在阿文的童年記憶裡,爸爸的朋友可能是更重要的人,他每天下班都需要去陪他的朋友們吃飯,最後喝到爛醉回家。陳爸爸喝酒後有時會和全家人吵架,大概是因為全家都很反感他喝多了吐字不清的語言,所以阿文從小很反感喝酒這件事,喝酒會讓家庭不和睦。

阿文的同輩人是和他一樣從小生活在大院裡的孩子們,可能是因為阿文是男孩的原因,阿文覺得這個院子裡的所有同輩人都是男孩,年□□孩的眼裡可能看不到女孩的存在。和阿文同輩年齡相仿的男孩紮堆式的在這個院子裡出現,住在他腳下六樓的董玉和大力,同樣住在他腳下不遠處二樓的吳浩,還有隔壁單元的韓佳明,曾短暫在院子裡相識並成為了短暫密友的王帆,這都不夠滿足的他們和旁邊99號院孩子們合並成了一個更大的團體,在阿文他們眼中,他們才是院子裡的主角,而對於那時他們來說,院子就是世界,而對於這些世界的“主宰者”,自然而然也就出現了膽大妄為的爬煙囪、跳房頂、拆汽車和偷自行車等各種詭異行為,隻能感謝當年的命大和沒有攝像頭的監控環境,不然難以想象後果是什麼。

這是95號大院,一個並不大的小圈子,在不同年代人眼中是不同的顏色與結局,在老一輩眼中這個大院是他們最後的棲息地,他們傳奇的一生大概率在這裡畫上句號;在中生代眼中,這是時代的跳板,那是日新月異的發展浪潮中的一個中轉站,他們努力跳出這個院子,去向更高檔的小區和生活環境;在阿文們的眼中,那個院子並沒有更深層次的意義,那隻是一個世界而已,一個爭分奪秒吃飯就為了能更快下樓踢球的世界,一個隻需要花七角錢就可以買一瓶飲料暢飲的世界,一個能讓自己快樂忘記時間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