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童小稚嘰嘰喳喳說話,爸爸媽媽完全插不進話。
媽媽:老師說,小稚上了大班之後,分享欲和表達欲特彆強烈,變成了小話嘮。
爸爸:好像是,一天到晚說個不停,而且結巴的毛病也改觀了不少。
大童:弟弟結巴過嗎?
小稚:爸爸媽媽,您們是不是在說我的壞話?
爸爸:沒有沒有,我們在誇獎你。
大童:再說一遍。
媽媽:我們在誇獎你們,兩個寶貝都很厲害。
大童:我當然是最厲害的,弟弟變得這麼厲害都是我的功勞。
爸爸:見過把功勞據為己有的,沒見過臉皮這麼厚的。大童,你這個毛病要改一改。
大童:我能拿出證據來。媽媽說過,讓我們、讓我們周圍的人、讓學校的老師都不要在意弟弟的嗓音和字句重複,我是最辛苦最累最難受的那個。為什麼這麼說呢?弟弟剛剛跟您們說話,那個“我”重複了三遍,而在以前,他會重複至少五六遍,我卻要自動幫他刪掉多餘的字。刪掉一句話多餘的字還好,每一句話都要刪掉,我這個哥哥太不容易了。
媽媽:習慣了就好,這不,重複的頻率已經在變少了嗎?你該怎麼說話就怎麼說話,不要特意強調。
爸爸:我聽習慣了,覺得小稚的表達和發音沒有問題呀!
大童:嗯,反正在您們眼裡,弟弟怎麼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