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阿嫲真好人 她就喜歡李蓉薇那個名……(1 / 2)

明朝小康之家 隨宇而安 3375 字 10個月前

李蓉芳在家裡休息了幾天,身體好了之後,阿母就領著她上路了。

帶了四套衣服,因為正值夏轉秋,時冷時熱的,所以厚的薄的都帶了。阿母又塞給李蓉芳一貫錢,另外李蓉芳偷看到她帶了幾兩銀子,大概是要給阿公阿嫲的。

剛好有陳埭送海鮮過來的牛車要回去,李蓉芳就和阿母搭了順風車。

阿母特會侃,李蓉芳覺得自己跟趕車的阿土伯有大大的代溝,故此沉默不語。

“阿土伯啊,聽說你們陳埭前幾天來了兩個阿拉伯人啊?”阿母問。

阿土伯說:“是啊,是來尋親的。其實都過了這麼久了,我們那邊都沒什麼□□了,這次開齋節也沒怎麼熱鬨。”

齋月是從九月一日開始的,往年齋月一開始,清真寺便要張燈結彩,十分熱鬨,不過這些年來他們都漸漸漢化了,有許多習俗也從簡從便了。

李蓉芳不喜歡□□,因為□□不能吃豬肉。現在已經到了九月底,開齋節也快結束了。

“阿土伯,那兩個阿拉伯人什麼時候走啊?”李蓉芳問道。

阿土伯笑嗬嗬道:“不知道了,他們住在林家,至少要等開齋節過了再走吧。”

“哪個林家啊?不是丁家嗎?”阿母奇道,“陳埭丁氏不是最大的回族宗室嗎?”

李蓉芳豎起耳朵聽。

阿土伯抽了口旱煙道:“是啊,可是沒什麼人會講阿拉伯語了,林啟芳老爺家的二兒子,林載政你知道吧,就他阿拉伯語說得好些。”

阿母聽到這裡,回頭看了李蓉芳一眼,李蓉芳急忙抬頭望天,裝作什麼都沒聽到。

“林載政的曾祖母一輩也是陳埭出來的,像你們南門那邊的白齋老爺,他家原來不也是回教徒。所以都差不離。”阿土伯笑嗬嗬地說。

從泉州市區到青陽,距離大約是十幾公裡,在後世的話,做公交車四五塊錢直達,半小時到。但在當時……他們坐著牛車,從中午晃到了黃昏……

比較占便宜的就是阿土伯沒收他們錢,阿母要給,阿土伯笑著擺擺手,說順路收什麼錢,還多謝她們陪他閒嗑。你看這勞動人民覺悟多高啊!

李蓉芳熱淚盈眶,“阿母,人家不要,錢給我吧……”

手上挨了一下,李蓉芳委屈萬分地收了回來。

大伯是個種蟶的,彆看是“種”,其實蟶是海鮮的一種,大伯的職業性質和阿土伯差不多。蟶和海蠣感覺相似,不過比海蠣長一點,把蟶苗種在海邊沙地裡,到秋天就能收獲肥美的大蟶了。聽上去怪怪的,不過蟶確實是一種動物,不是植物。

大伯家比李蓉芳家有錢,住的是有進有出的宅子,阿公阿嫲不喜歡搬家,還住在古厝,和大伯家隻隔了一條巷子距離,有什麼事喊一聲也就聽到了。

李蓉芳的阿爸看不起大伯,覺得他沒文化。大伯也看不起這個弟弟,覺得他就一窮書生。感情說不上好,但也不算差。反正挺奇怪一現象,小時候再好的兄弟姐妹,長大了難免都會生出隔閡。李蓉芳想到自己和阿弟以後可能也會變成這樣,不禁憂從中來。

阿母敲了敲木門,大聲喊:“安人,開門啊,我是婉芬。”(晉江人其實不這麼叫,叫婆婆也是叫阿母,不過為了區分,采用歌仔戲裡的叫法。)

婉芬是阿母的名字。

裡麵傳來誒的一聲,然後便聽到咚咚咚的腳步聲,李蓉芳心想,阿嫲老壯實了。

開門的果然是阿嫲,臉色紅潤喜洋洋,看到李蓉芳就眉開眼笑,一把把她摟進懷裡,心肝寶貝地叫。

李蓉芳差點喘不過氣來,掙紮著求救。

阿公蹲在門口,手上捧了個海碗正在吃晚飯,看到李蓉芳過來,笑得眯起眼睛,招了招他那後現代的手:“阿芳過來,讓阿公看看,又長高了哦!”

李蓉芳現在十三歲,自我感覺應該有一米五八了,還有成長空間,所以她對自己的身高很滿意。長太高有什麼用,天塌下來還要頂著,做衣服還浪費布料!

阿嫲領著兩人進去,一拍大腿,叫道:“哎喲,不早講要來,都沒煮你們的飯!阿芳要吃什麼,阿嫲給你煮!”

李蓉芳笑得彎起眼睛:“打鹵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