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這個廟號挺陰陽的,但在位的朱見深對此並沒有發表什麼負麵意見,禦筆一揮批準了。
朱見深對父親的情感並不深厚。他未記事時,朱祁鎮就乾出許多天憎人厭的醜事,被送回後又幽居南宮,和後妃共度,可以說完全缺失了他的童年。
複辟後他們的關係也不怎麼樣,英宗一度打算再廢太子,被李賢勸下,朱見深方能順利登基。
深宮一路波折,艱難度日,困苦根源都是剛愎自用的父親,還朝後因皇後之爭屢加苛責,晚年又扔下一堆爛攤子給兒子,種種因素雜糅之下,朱見深對這位君父是什麼態度可想而知。
為父子親緣保持基礎的體麵,已經是他能做到的最多了。】
永樂大帝一聲長歎,隻覺荒謬。
聽起來這孩子也是給朱祁鎮擦屁股的命,朱棣就想不明白了,他,他乖孫瞻基,祁鈺,見深,沒一個孬的,太子再如何也是朱家漢子,怎麼就在一堆好兒郎裡冒出這麼個東西!
【英宗既死,再等幾年,許多事就可以拿上台麵來說了。成化年間,為景泰帝平反之聲不絕,朱見深從之,為朱祁鈺恢複帝號。
有些人不解,他的太子之位就是在這位王叔手上丟的,朱祁鈺沒有把他怎麼樣,但宮人最會看眼色,朱見深在宮中地位很尷尬,待遇肯定不會太好,為何還要冒著忤逆的風險去給叔叔平反?
因為朱見深是個正常人。作為一個正常人,是會對父親的叫門行徑感到羞恥不忿的。朱祁鎮被遣送回國後,朱祁鈺也隻是關著他,並沒有殺了這位兄長。
原因很複雜,但論跡不論心,沒殺就是沒殺。景泰對這對可能威脅到他皇位的父子保留了一分慈悲,又給自己埋下了禍端。】
年長的朱見深沉默著想,為什麼呢?
父親冤殺於謙、給叔叔惡諡時,他早已長大,對是非有判定——父親錯得很離譜。
既然天下皆冤,就必有平反之日。
天幕沒有說到的是時局。一朝天子一朝臣,景帝即位時麵對的是英宗舊臣,備受掣肘,但他在位幾年,還是會在某些臣子心中留下印跡。這些印跡不足以顛覆禮法大義,但足夠讓他們為他的身後名去爭一爭。
父親複辟後態度很明確,對皇叔深惡痛絕,但他不一樣,與叔叔的矛盾沒有那麼深厚,臣子們願意對他一試。
而景泰舊臣,許多人都參與了那場關乎大明存亡的北京保衛戰。
如此功臣,懇求為本就無過之人平反。
他沒法不答應。
【於是朱見深恢複朱祁鈺帝王尊號,讚其“拔擢賢才,延攬群策。收既潰之士卒,卻深入之軍鋒。保固京城,奠安宗社……始終八載,全護兩宮。仁恩覃被於寰區,威武奮揚於海宇。”
至此,這場多年不休的棠棣之爭,初初落下帷幕。餘下的,留給百代評說。】
天幕放映結束,朱瞻基也對太子徹底失去了耐心,把先前寫了許久的那份詔書扔到他麵前:“自己念罷。”
朱祁鎮還未開口,孫氏便撲過來,朱瞻基已不在意她此刻僭越之舉,隻皺眉退後。
“皇太子祁鎮,身居長嫡,不法祖德,不遵朕訓……不可以奉宗廟,為天下主……今褫奪皇太子位,廢為庶……陛下!”孫氏幾乎厲聲尖叫了,“皇兒罪不至此啊!”
帝王隻看廢太子。
朱祁鎮不作聲,宮內無一處不精,哪怕跪著,膝下也是錦緞綾羅,目之所及俱是豪奢美器,他在這樣的金玉之鄉泡大,早就失去體味民生的能力。
“草民接旨。”他再拜。
前皇後抱著兒子大哭,廢太子匍匐著不知所思為何,王瑾搖搖頭,想這才到哪兒,如今尚且安穩,等到了宮外,那些被英宗害過的才子,葬送的兵士,被挾上戰場的臣子,家人死於瓦剌的百姓……哪一位能輕饒了他們呢。
隻廢為庶人,是陛下寬仁。
但民意如何,誰又能左右?
幾日後,內宮的朱祁鈺和千裡之外正趕往京城的於謙收到帝王賜寶,一麵碧藍的掐絲琺琅畫,端麗明澈,萬古不朽。
是時桃花如血,天地崢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