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吸取教訓,沒人比司馬家的人更清楚曹魏是怎麼沒的了,司馬炎當上皇帝後就尋思,大魏江山能到他手裡靠的是士族,當時拉那麼多世家上船,如今想踹下去都沒辦法。
於是晉朝開國後陷入一種極微妙的狀態,皇室一方麵要給世家利益,表示跟著我乾準沒錯,以後還要當咱小弟;一方麵又要防止他們坐大,成為第二個司馬氏。
畢竟晉的天下是無數個世家纏繞而生,司馬氏作為皇族,是其中最大最頂尖的世家,但百年後呢,焉知沒有後來者居上?
曆史是一輪又一輪的重疊,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王朝,皇座上的子孫會恐懼武將效仿先祖,因疏於兵事多風波;靠政治交換建立的國家,自然也會怕彆人沿著老路走。
司馬炎進行了思考,認為曹家人那麼愛打壓宗室,搞得後麵宗親對士族幾乎沒有還手之力,那肯定不行啊,給親戚們封起來,功名利祿搞起來,大封同宗子弟為王,並不斷擴大他們的權力。】
曹操哼笑,司馬家的人果真不智,這還不如彆思考,同姓諸侯王有多難搞,看漢朝就知道了。從敲打到七國之亂到推恩令,曆代天子都在抓緊收攏權力,而晉朝皇帝,天幕怎麼說來著,“開曆史倒車”。
漢代帝王再如何,依然算得上明主輩出,這樣都費老大勁解決諸侯王,而司馬炎把江山留給的兒子……
這不是為難他麼。
·
黃袍加身的帝王聽著天幕,從隻言片語中嗅出大宋未來衰頹的氣息,以及那被拎出來嘲諷多次的雪鄉二聖的成因。
兵權。
他們趙家的子孫,居然會因為恐懼武將效仿先祖,而疏於兵事?
真是笑話,沒了將,沒了兵,再好的河山留給誰守,家裡的將軍沒了兵權,不是明著敞開大門任外人來打嗎。
【但司馬炎可能是瘋了,然後封了。
到晉武帝去世,也像其他帝王一樣,給自己放心不下的兒子準備了托孤大臣,司馬亮和楊駿,一個宗室,一個作為國丈的外戚士族,也算平衡。結果楊駿勢大,“從中書借詔觀之,得便藏匿”,和楊後聯手,直接把司馬亮排擠出去了。
托孤好啊,一托一個不吱聲,什麼叫終日打雁卻被雁啄了眼,這就是,不知道司馬懿泉下有知看了怎麼想。
司馬炎死了,新皇帝和擺設差不多,楊駿靠著太後女兒的支持和托孤重臣的名頭耀武揚威起來,開國皇帝剛死,楊氏就縱橫司馬家朝堂。
但既然有新皇帝,自然也有新的皇後。
賈南風權力欲望很盛,屢次想參政都被楊駿阻攔,秘密聯絡了楚王司馬瑋,誅殺以太後和楊駿為代表的楊氏集團,其後矯詔命司馬瑋誅殺司馬亮、衛瓘二人,再殺司馬瑋,廟堂又進入賈氏的時代。】
要亂起來了。前麵幾個曹魏皇帝伸不著手的時空,司馬懿帶著兒子們坐在曹芳麵前自顧自看天幕。
曹爽早被處置,朝堂已經是真正意義上司馬家的一言堂,一切都朝著天幕提及的那個未來走去,司馬懿卻心中不寧,總覺得未來會發生什麼他難以接受之事,司馬氏的行進也將停滯。
高祖文皇帝在上,他在心中默念,臣為大魏儘忠多年,而今祈禱,是為天下,而非司馬之晉。
首陽山沉默以對,曹魏的黃土沉默以對。
【這一輪博弈停留在皇室內部,楊氏與賈氏以外戚身份奪權,最終賈氏勝利,子弟多任高官,皇後賈南風執政。
就手腕來說,賈南風在這一過程中顯示出極鮮明的政治家特質,精準狠辣,執政也做得不錯,“雖當闇主虐後之朝,而海內晏然”。
但時間長了,太子司馬遹也長大了,他並非皇後親生,萬一司馬衷死了,賈南風無法以太後身份攝政,便稱其謀反,先廢後殺之。
前麵講過,司馬炎對這個很聰明的小孫子有很大期待,認為他能振興家族,再加上現任天子實在沒用,保皇派人士對司馬遹的期待不要太高。
太子這一死就壞事兒了,保皇黨震怒,怎麼把正統繼承人給搞死了,野心家也佯裝震怒,這不來分一杯羹?】
晉之前的人們隻當這是和往常一樣的政治故事,至此也不過是新的野心家出場,朝廷陷入一段時間的動蕩,再有力挽狂瀾之人出現,萬事回歸平靜。
晉朝小兒唱起童謠,南風起,吹白沙。遙望魯國何嵯峨,千歲骷髏生齒牙。
知曉那段曆史的人卻閉上雙目堵住耳朵,幾乎不忍再聽。
這片土地上最悲慘,最淒楚的時代要開始了。幾百年的時間,沒有火星閃現,沒有救世主或神跡出現,人們隻在此處混沌浮沉。
史官提筆至晉,竟不願下筆,無字可書。
【趙王司馬倫聯合司馬冏誅賈氏勢力,一杯金屑酒把賈南風送走,轉而自領相國位,不久後,廢司馬衷而自立。
宗親們就尋思,都是姓司馬的,都是諸侯王,誰手裡沒點東西啊,反正最名正言順的已經下去了,這皇位讓司馬倫當還不如給我。於是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便起兵討伐之,滅皇帝司馬倫,司馬冏主理朝政,複立司馬衷。
到這個階段,事情已經從宮廷內部無限擴大了,藩王們摻和進來,開始以各種名目爭奪權位,有些人選擇廢帝自立,有些人比較要名聲,走的是挾天子的攝政路子,但不可否認的是,潘多拉魔盒徹底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