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 1)

孤家寡人紋平帝狄螭

《臣妾忠於皇上》讀到此處,當然是女主角烏雅羽的聰慧溫柔和“愚鈍”忠心(包括她入宮為妃是為了更好的效忠皇上為皇上分憂,以及恪守家訓“為國為民鞠躬儘瘁死而後已”)讓人印象深刻,眼前為之一亮,但我更感興趣的是紋平帝狄螭這個很彆扭的皇上。

故事從武承帝的“陰陽之亂”開始,作者真的是做到了津津樂道,娓娓道來,把前因後果很吊人胃口的交待了出來。儘管“四國”這一國號是取“四海升平,國泰民安”之意(從中也看出開國者就清醒而深刻地意識到國家終還是要以人民為本的深意),而且直到武承帝國運也一直呈上升之勢,卻不料一個莫名其妙的天啟“陰陽之亂”不但讓有通天之能的大祭司喻鎏死於非命,還弄得後宮紛亂重臣抄家。自此四國怕是再難四海升平國泰民安了。待得嘉佑年間,曆史重演,夫妻相殘,手足相煎,皇權終是傳到了紋平帝狄螭手上。

狄螭行五,又自幼體弱多病,自然不是大統的最佳人選,於是更加自然的他不曾用心培植過親信,怕是也沒有幾個謀臣武勇會主動跑來向他宣誓效忠。然而天意弄人,一場皇子們的奪權之爭導致狄螭陰差陽錯的成為唯一的人選。於是狄螭在他二十五歲之時即位(也就是說故事之時他已經而立,距最理想情況下樂觀估計出的壽命隻有十年左右)。五年來內憂外患,連年兵戰,朝堂之上不見幾個股肱之臣,海將軍秦澈也先他而去,是否真的是人才凋零現在還不好說,但是他手中可用人才捉襟見肘卻是事實。大概也正是因為他得心應手的親信大臣屈指可數,於是他養成了處處小心冷情多疑的習慣,儘管他未必內心真的就那麼感情冷淡對人沒有信心,而是怕重蹈之前兩朝內宮禍亂的覆轍,甚至“要求皇子皇女誕生後第十五天始便要交由皇太後撫養”,從而斷絕宮妃對其子女的影響,摒除任何可能的以子顯貴為子謀權的宮鬥發生。所以在我看來,紋平帝狄螭的孤家寡人,在某種程度上是他自己不得不做出的一種選擇,讓人感念起來不禁有些悲哀傷懷。好在作者尚有一絲慈悲,在她筆下紋平帝狄螭身邊還是頗有幾個人物讓我感到欣慰。這幾個忠心也真心關懷愛護狄螭的人物讓他不再是獨木自撐著這個動蕩的王朝。

貴和是一個描寫得非常到位的小太監。他的出場隻是一句非常簡單的第三人稱描寫,“聽皇上留下來幫她打點無雨宮的太監貴和說,皇上下朝後就在這裡一邊看折子一邊站著等她,直等了三個時辰,未用膳,隻喝了幾口茶。”我總覺得這裡麵貴和多少有些幫著狄螭“賣”人情(紋平帝自然也不需要他做這些),點破狄螭的苦心,讓新賢妃烏雅羽和奴婢們多些感念皇上的恩情。後麵交待說貴和很清楚狄螭的喜好(如擺茶碗的情節)和他的身體狀況,當是小太監應儘的本分,但是後麵當他提及秦將軍垂淚,懇請賢妃娘娘試著勸藥和得知皇上喝了藥時的寬慰,卻是真情表露無遺。再有後麵貴和對狄離翻白眼,和笑話風月的狼狽,當真惟妙惟肖,讓人忍俊不禁。一個小太監敢做出這些舉動,甚至問些關於朝堂之上的問題,似乎顯得越矩,但恐怕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皇上小王爺等人也是當真把他當作自己人來看待。說貴和是狄螭在後宮的心腹親信當不為過。

暫時先胡言亂語到此為止。作者筆下的人物,即便是一些小人物也都塑造的很鮮活生動,充滿人情味。待我很幸福地繼續讀下去,定然還會有更多的收獲。

作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