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洪初年,二月,初九。
遙遙的,站在城塔之上,一名哨兵望見了在山野小路,一隊軍糧車正碌碌前行。
魏嚴武接到通報,當即吩咐眾士兵由副將帶領,繼續操練,而後一邊解著重甲,一邊走出教場。教場外,李寄已牽了兩匹駿馬,黑者絕地,赤者驊騮,在等候。
魏嚴武接過韁繩,擇那通體黝黑,毛如錦緞,鬢如怒髯的一匹,翻身躍上。隻聽他口中輕喝一聲,絕地寶馬排開四蹄,有如破風之勢,絕塵而去。
李寄亦上馬,從後跟去。
每年,至二月,七月,十一月,皆是從鳳城倉廩向邊關運糧的時令。這環節由地方的轉運使負責,用護衛的小兵押一字長龍,浩浩蕩蕩,將紅粟米運赴到各個營地。
在定海關,但凡有運糧的隊伍前來,魏、李二人必先在道中迎候。用李寄的話說,這即是“安後”,是“為了在地方後軍中樹立威名”,是“為了保證在戰時後方的糧草供給”。
魏嚴武對此不置可否,說:“我全聽你的。”
於是,這軍例便這麼定了。
兩方人馬,在營外十裡的山道中相遇。魏嚴武騎著絕地在前頭開路,李寄落在第二,與運糧隊的隊長同行。
一路上,小隊隊長總一副欲言又止。時不時地,眼神就老往後邊兒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