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 學習任務重(2 / 2)

不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橫向的這幾個項目她都是給方向給學生做,自己還是主攻那幾個項目。

早知道是這樣當時還不如自己把項目轉給學校裡其它的老師,之後直接辭了教職進相關單位專心搞研究,雖然說有點對不起母校的一路栽培,也總比現在這樣直接變成個六歲小孩兒強。

雖然不是做鐵路交通相關研究的,但是對鐵路相關曆史沈春雨不至於一點了解都沒有,出去開學術會議的時候還是聽鐵路相關人員分享過內容的。

係統獎勵的這個東風11G火車頭,沒記錯的話研究背景是第五次鐵路大提速,03年那會兒研發的火車頭,普遍用於牽引當時的Z字頭客運車次。

這資料給她,她倒是能看懂,問題是看懂了也沒用啊,現在可是82年,產業水平跟03年差了20年,完全就不是一回事。

82年這會兒的工業化生產水平屬於高價買國外淘汰機床還不保修,外彙花了不見效。

可以說,這車頭的材料拿出去也造不出來,造車頭的步驟估計得從她找到八級鉗工替她手搓工業母機開始,再用工業母機生產相關機床,最後才到生產產品這一步。

20年的科技能有多大飛躍,在科技高速發展的國內,全產業的大升級不是開玩笑,畢竟我們又不是分家以後科技發展全靠考古毛哥的毛大侄兒。

這都不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是巧婦從砍樹燒炭與挖土壘灶開始做飯。

希望係統給的資料有教她怎麼生產工業母機,不然憑借她自己實踐過程中點歪科技樹的曆史規律,很有可能東風11G沒造成,造出來東風二踢腳外殼,然後再被叫去喝茶。

東風11G這款車頭吧,雖然確實是為了當時還沒實現電氣化的京滬鐵路設計的,但是能不能在現在的鐵軌上跑,沈春雨心裡還沒底。

百年來我國鐵軌形製倒是沒有變化,問題是鐵軌的材料是有不斷改進的,這會兒她倒是隱約記得這會兒國內鐵軌鞍鋼的用的多,問題是鞍鋼產隨著年代更替,產過好幾種不同的鐵軌,各自性能都有微小差距。

在這種差距下,車頭在上麵跑會不會出現什麼意外,那都得實驗以後再說話。

而且這係統對於透露係統存在的懲罰極其嚴重,最輕最輕的後果直接解綁並且變成植物人,沈春雨倒是不那麼在乎係統會不會解綁,可她不想變成植物人。

所以,選擇上交這些東西也不太現實。

看起來現在擺在她麵前的就一條路了,自己吃透這些資料,將它們變成自己的東西,這樣就可以帶出去了。

簽到係統,得來的東西不是不允許她用,而是得在常人理解的‘合理’範圍內使用。

什麼是合理?在實驗室做實驗一次就得出了需要的數據,頂多是運氣好;選擇實驗方向的時候完全沒走彎路直接選擇了正確的方向,也可以歸屬於運氣好。

但是,完全沒有相關教育背景,直接拿出一套可以作為成品的設計資料,並且對其中運用的前沿科技理論知識一無所知,這怎麼解釋都不能劃進合理的範圍內。

沈春雨已經預見到了,為了這個“合理”,她需要去學的東西隻會比以前更多更雜,任務很重啊。

雖然對自己的學習很有自信,她倒也是沒有自信到這個地步。

頭疼歸頭疼,你讓她把這些東西放在係統裡麵吃灰,那她也是不願意的。

簽到了給她的東西那就是她的,簽到花了她簽到點最後沒有用到,豈不是等於係統占了她便宜?

那怎麼行,寧可自己燒腦到極限讓係統吃虧,也不能躺平讓係統占她便宜。

不就是學習麼,她學!

出了火車站,和母親踏上去渣爹家的公交車,沈春雨並沒有急著領取詳細的資料。

目前還不了解領取這些資料會帶給她什麼樣的影響,還是不要在大眾場合下做這種事情的好。

等到了渣爹家再領取也不遲,現在在外麵的任務就是牢牢抓住沈愛紅,拐子們都退退退。

學習嘛,不差這一天兩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