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逛校園的過程當中,沈春雨的眼前不斷閃過簽到提示。
不愧是學校,哪怕沒有那麼頂尖,學校裡被簽到係統判定有簽到價值的地點也非常多。
沈春雨大致了解了一下可供簽到的特殊簽到點的位置,再次向係統確認,紫標特殊簽到點並不會因為時間原因而消失後,就把去簽到這件事情的日程放在了賺得到簽到點之後。
她現在手裡還有一份簽到獲得的資料沒打開呢,也不知道這份資料詳細不詳細,又詳細到什麼程度。
還好她以前是搞應用而不是搞理論的,幾大理論學科的發展,可以說已經到了不同細分領域的頂尖學者互相看不懂對方在乾嘛的程度。
這也是國內基礎學科不太行的原因之一,學術是需要交流的,國內看起來做學術的人不少,但是肚裡真有貨的人相對就少了。
而因為各種原因,國人搞研究又喜歡紮堆,如果你的研究方向是國內很多人在做的,那還相對好一些,至少可以有個互相交流的渠道。
如果這個方向國內沒什麼人做,那可能真和盲人摸象沒什麼差彆了。
其中最可怕的就是數學,一般的成果發篇論文,審稿期怎麼都得一年,發出去了還不算完,可能過個兩三年彆的學者發現你這個過程有問題,不能得出來相應的結果。
如果這個問題不致命,那還好說,修改之後還是有成果。
最怕的是問題非常關鍵,那麼你之前研究花的兩三年,等論文的一年多以及論文發布後的兩三年,裡裡外外六七年的時間成本是個人很難承受的。
在數學這種最佳研究年齡幾乎被限製到四十以下的領域,一旦一個深耕多年的成果失敗,導致的後果很可能是研究者信心破滅選擇quit。
如果能夠有更多人互相交流,或許你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能避免這個錯誤。
做理論就好像大樹的根係,因為深深紮根泥土,雖然是同一棵樹的不同分支,實際上彼此之間是很難互相看到的。
像她這種搞應用的就不一樣了,她像是停在大樹樹枝上的小昆蟲,能影影綽綽看見彆的樹枝,努努力多花些時間,也有機會往彆的樹枝上爬。
所以,雖然她上輩子研究的基本上都是跟天上飛的相關的東西,但是給她一份地上跑的相關資料,她確信自己肯定能看懂大部分。
看了一眼,沈愛紅在公共廚房準備做飯,沈春雨打了聲招呼,說自己現在有些困,想睡一覺,讓沈愛紅先彆叫她。
做好了準備工作後,沈春雨用意念打開係統界麵,確認使用東風11G火車頭研發資料。
她選擇的打開方式是電腦文檔模式,不得不說,在意念裡使用電腦的感覺還挺有意思的。
大致看完了所有的資料後,沈春雨準備出去看看時間到底過了多久。
她對自己看文獻和思考的速度是有掌控的,雖然係統給的電腦沒有計時,她自己的計時也能做到基本準確,這也是她多年工作培養出的經驗。
就在這是,係統突然出現了新的提示。
“檢測到宿主對該資料的掌握程度已達到及格(60%),現為您發放基礎獎勵。”
“10簽到點已下發至您的賬戶,請查收。”
“檢測到宿主對該資料的掌握程度已達到良好(75%),現為您發放進階獎勵。”
“20簽到點已下發至您的賬戶,請查收。”
“檢測到宿主對該資料的掌握程度已達到開啟模擬實驗室基礎要求(85%),是否立即啟動模擬實驗室功能?”
一係列的信息轟炸,成功絆住了沈春雨。
簽到點的獲取方式在她的意料之中,但是這個模擬實驗室的功能實在是意外之喜了。
雖然很好奇這個模擬實驗室能夠達到什麼樣的配置和效果,但沈春雨還是覺得時間流速的問題更重要一些。
家裡有一個前任主人留下來的掛鐘,沈春雨開啟資料之前看過時間,正好是下午的五點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