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成和同事一起檢查沈春雨帶過來的東西,不過他們還算是沒有完全忘我,還記得把東西帶過來的人。
“小春雨,你帶過來的這幾本書可能是比較重要的文物,所以我需要多花點時間檢查一下。”
“你是回家等我們消息,還是留在這等?”
肯定不可能回家,誰知道沈愛紅哭完了沒有。
“留在這裡等吧,這邊的書報我能看嗎?”
李定成爽快答應了:“我這沒上鎖的書報你隨便看,字典在我辦公桌第二個抽屜裡,不認識的字你可以查,也可以問旁邊這個哥哥。”
同辦公室的這個老師也囑咐了自己的學生:“小莫,你照看一下小朋友。”
李定成都這麼說了,沈春雨也不會跟他見外,不等這個姓莫的學生招呼,直接就拿著他這邊的報紙繼續看了。
原本沈春雨也沒注意其他的板塊都是些什麼內容,科技版以外的內容她都是一掃而過的。
或許是最近缺錢的執念籠罩住了她,讓她不自覺地在翻動報紙的過程中額外分了些注意力在跟錢相關的內容上。
彆說,還真有一個。
《嚴厲打擊敵特犯罪,人民群眾舉報有獎》
看到有獎倆字,沈春雨瞬間就精神了,怎麼個獎法,展開說說呢?
這則新聞內容非常短,隻是說了隨著開放後對麵赴大陸探親人數增多,衍生而來的特務活動有抬頭趨勢,鼓勵廣大人民群眾發現異常及時向相關機構進行舉報。
沈春雨最關心的獎勵問題,它是一點也不帶詳細說明的,突出一個簡潔。
在她的印象裡,對岸過來的滲透分子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都曾經攪動風雲,確實給各方麵發展帶來不少麻煩,甚至導致了不少關鍵信息被泄露。
進入新世紀以後,滲透的五十萬倒不是海峽對岸作為出資主力了,而是太平洋對岸作為絕對主力。
上輩子導致她身亡的意外,不用想也知道是太平洋對麵發起的,至於彆的國家,她也不是針對誰,是他們真沒這個實力。
說起太平洋對麵的在這邊搞滲透,沈春雨就突然想起了一件特彆重要的事情,而且是非常非常緊急的事情,如果沒記錯,這件事情正好就是82年開始露出端倪的。
具體是幾月她不清楚,兩個世界在大方向相同的情況下會不會有小細節的變化她也不知道,但是如果能救下一個默默奉獻幾十年的無名英雄的命,她想,她需要去試一試。
而且,她做這件事情對自己而言也是有好處的,拿到這個簽到係統以後,她肯定是要去外麵各國走一趟的。
列強光明正大在國內搶了那麼多的錢走,躺在血腥的原始積累上發福利,她去順點科技前沿新成果那屬於正義執行,不還本金還不讓收利息嗎?
沈春雨記得很清楚,有段時間她學生做實驗做得神誌不清了,全靠一口“帶英欠我二百萬”的仙氣撐著,那會兒張嘴閉嘴就是二百萬,也不知道是被實驗刺激的還是被二百萬刺激的。
科學無國界可是他們自己先喊的口號,搞製裁的時候怎麼不有骨氣一點彆用元素周期表。
要出去轉,肯定是不能用自己原本的身份的,還要能接近這種有科技前沿的地方,難度可想而知。
她自己倒是有思路,但是畢竟她是個搞技術的不是搞滲透的,不了解這裡麵的彎彎繞,如果有海外這方麵經驗豐富的人能幫她一把,那這事不就妥了麼。
沈春雨覺得,自己這幾天也是事太多了,被什麼東西影響了。
她的原計劃是儘快結束大學前知識的學習,進入大學後找到機會出國交流,完成巡回各國簽到後回到國內開始研究。
但她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時間,距離北邊大哥四分五裂的時間隻有短短九年,在這種天然擋箭牌還在的黃金發展期,她為什麼要耽誤時間去走常規流程?
係統是對它有嚴格的保密措施,但這個保密措施又沒規定她不能告訴彆人她是穿的。
在她展露足夠價值的情況下,她不會被切,至於限製人身安全之類的事,誰在乎呢?
好吃好喝無乾擾,不是正好方便她在係統的實驗室裡做實驗?
不過,賭這一次之前,她得驗證一個東西。
因此,她暫時打斷了李定成對三本永樂大典心無旁騖的查驗:“李老師,不好意思,有件事情我可能需要您幫我個忙。”
李定成雖然很想繼續研究,但是這書是沈春雨送過來的,他不可能這會兒就把沈春雨扔在一邊。
“什麼事?能幫上我肯定幫。”
沈春雨把編好的理由說了出來:“我和媽媽是坐火車來的,在火車站那會兒不是發現拐子然後讓治安的叔叔們把他們抓走了麼。”
“我剛才看報紙,突然想起來那些拐子還有個很重要的線索我忘記說了,說不定是有用的,能幫治安的叔叔們找到更多的拐子同夥。”
“所以,我想讓您幫忙送我過去一下,我得把這個線索告訴他們。”
李定成確實聽說了這事,學校職工也是這麼傳的,說這娘倆那天是治安的副局長親自給送過來的,工作也是為了讓那邊封口給的,過幾天好像還有什麼表彰儀式要在學校辦。
如果是幫忙破了大案子,人家那邊這麼重視確實可以理解。
書就在這也不會丟,但是案子更早破,說不定就能救回來更多被迫和父母分離的孩子。
所以,李定成很爽快地就答應了這個要求,讓同辦公室的這個老師先研究著,他找學校裡有車的老師,送沈春雨過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