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蘇琳前兩句其實印象很模糊,不過雖然說的慢,總算是記起來了,後兩句是千古名句,所以很熟悉。
隻是蘇琳說完後,大家都沉默了。
李賢思索了一下,發現這首詩很妙,而那些評委們也都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至於那些參賽的才子們則由剛才的輕視再到一會的茫然,再到最後的佩服,一首詩,蘇琳就征服了全場。
隻是,蘇琳想,接下來她該咋辦,她真的不會作詩,隻會背詩。
墨竹軒的老板激動的看著蘇琳,接著又出了第二個題目:做一首描寫思鄉的詩。
這個蘇琳想起了靜夜思,想起了水調歌頭,想起了次北固山下,不過除了靜夜思,後麵那兩首都背不過來,不過靜夜思是李白寫的,她不知道這詩歌目前李白有沒有做出來,因此,不敢貿然背出來。
那就“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杭州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蟬娟。”
蘇琳念完這詩,就發現眾人都瞪大了眼睛看她,長歎一口氣,這首詩,她也不知道到底自己是雜糅了多少,總之,她是挺窘迫的。就怕彆人聽出她其中的BUG,其實這詩,前言不搭後語。
不過她實在是高估了周圍的人,當他們聽到了最後那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後,完全忽視了前麵詩句中的意思。隻因,最後一句實在是太過精妙。
而李賢則是若有所思,好像上一次,那個花東念給他聽的,和現在這首不一樣,但是裡麵卻有不少重合的地方。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我寄愁心與明月,忘詞了。”李賢心裡默默地念出蘇琳上一次做的詩,他開始懷疑這詩是不是她做的了。一開始,他就犯了先入為主的毛病,以為這詩歌鐵定是她做的。隻是他也不想想蘇琳在馬大哈似的人物,能做出如此豪邁磅礴的詩句嗎?!
玩味的看著蘇琳,你到底還能給我多少驚喜和驚奇呢?!
蘇琳最終奪得了冠軍,一夕之間,名動杭州,甚至被冠上了杭州城第一才子的美名。
蘇琳尷尬的笑了笑,接過那100兩銀子,急匆匆的閃進了人群,連那個和現代類似的獲獎感言都沒說,就淹沒在人海裡。
當然憑李賢的武功肯定跟上蘇琳的步伐,隻是,他在想,她為什麼那麼的步履匆匆呢?
大家猜猜呢?為什麼捏?是不是不高興啊,鬱悶啊,難受啊,或者是回家向李老頭展示啦………………。
其實真正的答案沒有大家想的那麼複雜的,其實啊,那就是,蘇琳那個啥,那個啥,人有三急啊,她想他們家恭桶了。彆的地方,她又不熟,也不好意思嘛,因此隻能快步跑回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