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 1)

評《江南岸》 bench 535 字 10個月前

鼎鼎,說些題外的話,彆生氣啊:一般的科舉,是先考秀才,有了秀才的身份後,才上省城考舉人。在省城考試的第一名叫解元。一般能考中秀才的人,還要在省城的考試中考上了舉人才有資格上京考進士的。進士考試的第一名叫會元。考中進士後,接下來就是皇帝新自考試了,這一次的考試是在皇帝上朝的大殿裡考試的,大殿考試的第一句是狀元。古時把省試第一名、進士考試第一名、殿試考試第一名都得第一名,叫連中三元。

我印象中不是考中了秀才就能上京考試的。不清楚鼎鼎文中的朝代的考試製度,以上所寫的僅供參考。另外,文章中孫鵬的年紀設計是不是有些小了,虛歲才14歲,那實歲也就13了,按現代眼光來說,也就是初一的樣子吧。據我對四書五經的了解,古代孩子蒙學大約是7、8歲左右吧,有的人家有條件可能早些。在短短5、6年時間裡,要想把四書五經弄通是很難的,神童可能會做詩,做詩可以是應景,但是神童不一定就能寫出好文章,那是要從少積累的。就算是孫鵬天才,13歲就上帶著一個小書童上京趕考,好像是有些小了吧。一般能上京趕考的,年紀大約要17、18才好些,一是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另外一個是外麵的世界不是很太平,一個13、14歲的小孩子,要應付外界一些變化,能力總是有些限製的。

都是些個人意見,僅供參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