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 1)

看了作者的改動,覺得有點奇怪,覺得作者開始的設定挺好的。一句“不跟他說能跟誰說……”讓我難受了好幾天。

一個17歲什麼都沒經曆過的小姑娘,一直在父母羽翼下順風順水的成長,驟然受到打擊,心裡一點不偏頗是不可能的。最脆弱的時候沒有人溫暖的開導,想到親戚“惡”的那一麵,並不斷擴大也是人之常情。對於一個17歲的、心理年齡也許更小的孩子,她表麵上表現的再堅強,內心的脆弱彷徨也是不可避免的,遇到這種事不找個突破口發泄一下,不是城府過深,就是膽小怕事,而這兩種都不是她的表現。

這個時候隻有相依為命的弟弟才是心裡的依靠,是自己最信任的人,不找他說說能找誰說?這個時候她要是還能很周全的考慮到弟弟的性格會不會扭曲,也太超然了、太成熟了,那樣的話怎麼可能出現一開篇找小三談判的幼稚行為。而所謂老公,不過是自己和弟弟賴以生存的依靠,還隻是目前的,通過金錢交易的。讓她對一個在婚禮親吻後就擦嘴的老公,完全敞開心扉無所顧忌的宣泄是不可能的。

至於說到小孩子性格扭曲的問題,說實話,哪那麼容易扭曲。人性本惡,通過教化導人向善的理論不是沒有道理的,誰成長的時候沒有遇到過一些陰暗的東西。親戚的事也許會造成一點陰影,但通過以後的引道改變,糾正過來一點也不難。讓一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沒有完全形成的大孩子,教導一個小孩子,還不讓摸著石頭過河,要直接教養成優秀的完美的人才,這寫的的恐怕就不是言情,應該是玄幻吧。

對於老公,她存著點依賴心理,應該還有些希望親近的感覺,畢竟是父親為自己和弟弟安排的,比被父親排斥的親戚強得多。誰不希望被人喜歡、被人疼愛,而芊芊這樣被疼愛慣了的人,失去父親後遭遇的冷暖,讓她不自覺的流露出脆弱的可憐樣才是正常的矛盾體。在外麵,尤其是在學校被欺負後,希望能被“自己”人保護、安慰的心理,每個女孩都有。希望保護弟弟,不能讓弟弟擔心,而在家裡另一個可以算得上親近的人麵前,宣泄一下自己的軟弱、顯示一把自己的可憐,也是一種正常的調節自己的方式。誰不是一邊抹眼淚一邊學堅強。要求她外強內也強,什麼都表現的很完美,那感覺就像是設定好的虛擬形象,沒有人味,也會失去深入人心的感覺。

也許,拍磚說的符合大多數人的審美要求,但我看了後,芊芊在我心裡就從一個讓人心疼的孩子,變成了普通的正常小孩了,甚至快成為沒有什麼特點的俗套角色。以上是個人感覺,但希望作者不要受讀者的影響,寫自己想寫的東西,自然能找到與你共鳴的人。寫人家喜歡看的東西,眾口難調,估計……路漫漫其修遠,你還得慢慢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