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珞書,小希姍姍來遲,終於能給你留評了……
__民國文向來是曆史“情節”要比主角“情結”更加吸引人,你的文也一樣,大部分的重點都放在了軍統的爾虞我詐及戰場的悲歡離合之中。
__每每看到民國文,傷心之感總是纏繞心頭。文中的周淼看似大大咧咧,對生死毫不在意,其實確實已經飽經風霜,再無傷感之意罷了。想到周淼回憶自己的戰友被炸死的時候的悲痛,我也不免產生共鳴。人心都是肉長的,又豈會對人的死不感到痛心呢?尤其死的還是十分親密要好的戰友。當周淼回憶那段傷心事時,堂堂男兒也不免有些崩潰,那樣的慘烈,難以忘懷,每每憶起,便又是揭開一次傷疤。身處戰場,又有誰能體會到他們的堅強?文中女主珞書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傷到了周淼,但僅僅一晚,周淼就先開口向珞書道歉,這也隻有真正的熱血男兒才會做到的。
__此處也要談到作者的行文思路了,在描寫周淼這個人的同時,作者還描寫了戰場的現狀。這之中包括了戰爭的殘忍、社會的混亂等。而馮珞書這個弱小的女孩子,卻可以在這樣一個慌亂的地方不斷尋找著銘秋,這樣的執著,才是支撐著她立誌進軍統的力量源頭吧?
__充滿了欺騙的社會,也有真情所在。雖然楚安憶和馮老爺子的對話處處表明他心機無窮,卻也難以遮蓋去他對銘秋安慰的擔憂。無論他到底有怎樣深的城府,或者有著怎樣的計劃,但對待友情是真的。他知道銘秋深愛著珞書,知道銘秋可以將珞書的來信倒背如流,甚至知道銘秋心中所想的一切,但他就是不能將這些點滴告訴珞書,隻因為他答應過銘秋,要顧及珞書的安危。這也就像安憶和傲雲的手足之情一般。
__同樣是親情,珞哲和安憶一樣,同是作為哥哥,也一樣對珞書寵愛有加。知道珞書逃學回來,就應允幫忙哄外公;珞書想去長沙,他就幫忙安排;就連最後珞書想要以身犯險,珞哲勸說無望,也隻好應允。明明心中擔心之意難以卸下,卻仍像緩解氣氛般逗趣地要珞書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