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寧十七年上元節,一場大雪剛落。
建安城作為鹹南的首都,街道上自是川流不息,車馬塞路,一副華燈美景。
黃昏過後,各市紛紛點起了花燈。放眼望去,一片赤紅暖黃,亮如白晝。賞燈、踏謠的夜遊者們圍聚街頭,齊享熱鬨繁榮。
一身棉服的家丁將馬車停靠在稍顯僻靜的小巷邊,朝車內恭敬道:“二姑娘,美人齋到了。”
半晌,車內傳來一道低沉的女音:“我知曉了。”
得到答複,家丁上前替主人打起防寒簾,隨後四肢朝下,拱起腰背趴伏在雪地上,垂了頭,靜待內間的主人下車。
薑芙撥開轎簾,俯身而出,打眼便瞧見前麵給她充當肉凳的家丁。
家丁瞧著與她一般大,十四五歲的年紀,穿著一身侯府下人的棉服,雙手凍得通紅,膝蓋處的棉褲也已被地上的雪濡濕一大截。
“起來吧,不必了。”
薑芙挪動足履,撩起裙擺,沒有踩上家丁的腰背,徑自扶著車轅跳了下來。
很快,濺起的汙雪便在她雪白的錦履印了幾個泥點子,紮眼極了。
聽到薑芙落地的腳步聲,家丁略顯驚訝地抬起頭,望向身側的女子。
女郎一襲乳白色的蜀錦鬥篷,臉藏在連著鬥篷的兜帽裡,依稀可見其白淨的皮膚,高聳的瓊鼻,色澤飽滿的唇瓣和眉心。
毛茸茸的兜帽將她的瓜子臉襯得玉雪可愛,長眉間的赤紅色的花鈿又為她白淨的小臉增添了一抹媚色,襯得整個人純潔又嫵媚。
家丁不自然地刮了下眉毛,竟看得有些臉熱。
薑芙將兜帽拉低,係緊鬥篷的帶子,塞給家丁幾粒銅板,叮囑道:“地上涼,起來吧。我去‘美人齋’挑幾樣飾品,你去旁邊的茶肆歇歇腳,避避寒。”
家丁接過銅板,朝她作揖,恭敬道:“長貴多謝二姑娘。”
建安城的美人齋主營胭脂水粉、珠寶玉器、綾羅綢緞等女子飾物,齋內的寶物皆為上品。
有傳聞言,美人齋的的幕後老板曾是教坊司的花魁,後被某高官贖身,從良後便在高官的支持下開起了這家閣樓,並將一身有關“美”的絕學儘數傾注。
凡經美人齋飾品打造過的女人,就沒有醜的。因此,美人齋便有了“鹽女亦可比西子”的名號。
*
薑芙從小在江南維揚一帶長大,父親是酒樓的賬房先生;阿娘原是揚州瘦馬,嫁給父親後,便留在了隱居江南的的前戶部尚書楚大人家,做起了楚夫人的貼身嬤嬤。
四個月前,薑家來了兩個陌生人,聲稱是忠渝侯府的護院,告訴她已故的侯夫人托夢給侯爺,言其早年的第二胎實為女兒,並非兒子。
又言侯夫人近日在地府忽念起流落在外的小女兒,恐其孤苦無依,飽受饑寒,被愧疚折磨得亡魂都不得安寧。
侯爺心疼亡故的夫人,為使其魂魄能夠安息,遂尋起府上那位與侯世子弄錯了身份的嫡次小姐。
根據侯夫人的指引,嫡次小姐的後頸處有一道芙蓉形狀的胎記。
說明來意後,兩名護院道了聲失禮,撩開了薑芙的烏發,比對起她後頸的胎記。
薑芙原本覺得莫名其妙,但看見薑父薑母的神情,立時什麼都明白了,隻覺得一陣荒唐。
雖然知道侯夫人這夢托的忽如其來,也莫名其妙,有甚多不合理之處,但她從二老的眼神中卻不難看出,來的這倆人,在她的身份上應是未撒謊的。
她就是忠渝侯府的女兒。
薑家父母從小就對她很好,二老當即也表示,她若不願去做侯府的小姐,薑家便永遠是她的家。
薑芙本人亦是不想離開的。京城局勢湧動,且侯府內的生活未必是她想要的。更何況,薑芙對薑家父母始終存著一份孺慕之情,她便是想都沒想便拒絕了護院的請求。
兩名護院似乎也沒想過把人勸不走的情況,一時也不知所措,又礙於她忠渝侯府小姐的身份,也不敢貿然動粗,當日隻能先行告退。
薑芙將兩人客客氣氣勸走後,沒成想他二人第二日又來了,還告訴她忠渝侯從馬上摔下來了。而侯府的嫡長女已出嫁,侯爺早年又亡妻,一直未娶續弦,家中已無女眷照拂,故喚她前去侍疾。
他親爹這“無事獨享福,有事喊薑芙”的性子著實令讓她佩服。她仍不想回去,便以薑父身體不適亦需她照料為由,再次將兩人請了出去,並客氣地表示以後也不必攪擾了。
沒成想第三日,兩人再次登門,以侯爺的母親—唐老夫人身體有恙為由,再次對她進行了一通道德說教。
昨日是爹墜馬,今日祖母便開始身體不適了?理由還能編得更巧一點嗎?
連續三日的折騰讓薑芙失去了耐心,想也沒想便直接將兩人轟走了。
他原本還擔心兩人會再次登門,未曾想他們在第四日便自行離開了,隻留了一張寫了侯府地址的字條,稱她若改變主意,隻需書信一封,寄往侯府即可。
她徹底鬆了口氣。
然而,太平日子沒過多久,又有新的幺蛾子出現了。
薑芙的母親丹娘原是瘦馬出生,對女子妝容、發飾、穿搭等多有研究,深得前戶部尚書原配楚夫人的喜歡。丹娘改嫁從良後,楚夫人便將她收作了貼身嬤嬤,對薑芙一家也頗有照拂。
她算是楚夫人看著長大的,知根知底,與楚夫人的兒子,也就是楚家的嫡公子也算是青梅竹馬,兩人相交一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