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關於高考(1 / 1)

不能握的手 夢見夢想 950 字 10個月前

初菀當編導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了,作現在的訪談節目也有一年的時間了。初菀沒畢業就來這裡實習,到成為電視台的一名正式編導,初菀參與策劃的節目有很多,每期的策劃,每期嘉賓,每期嘉賓的故事都會有不同。相同的是初菀的心境,在作每期節目時,初菀總是感覺是在完成本職工作,是在聽一個個真實的故事,病你沒有感同身受的感覺,雖然會流淚,會感歎,但沒有經曆過的事情,就算留下流下眼淚也是蒼白無力的。這期卻不同,策劃的主題是所有人都會經曆的,高考過境後什麼感受?成績下來後事什麼樣子?12年的奮鬥,一次考試就決定了一切。家長和學子們都會認為高考是人生中的轉折,但初菀認為高考是一種經曆,這種經曆會讓我們學會的東西太多太多。它甚至可以讓一人一夜間長大。

現在的高考也不再是學生之間的人生大事,高考也是父母人生的頭等大事。為了迎戰高考現在大多都是一家老小奇上陣。

這期節目的主題正是關於高考,采訪的嘉賓則是高考失利的學子,通常高考後的電視節目關注的都是各地的高考的狀元,解讀高考狀元成功的原因,可一個城市,一個省又有多少高考狀元?僅僅隻有幾個人,而高考失利的人,覺得考的不理想的人卻很多。他們的心理跟更脆弱,更應該被關注。關注這些人,引導這些人走出迷茫這正是初菀的策劃意圖。

初菀認為高考失利的學生更應該被關注,考生失利的原因有很多,他們麵對的壓力卻同樣的大,要麵對12年的努力化為泡影,家長的期望,未來,前途都化為泡影。被人追問成績邊是傷口上撒鹽,甚至害怕出門怕碰見熟人,考場失利使他們的心理更加的脆弱,更加需要社會的關注,更加需要社會的關心和鼓勵。引導他們走過困境走出高考失利的陰影,為他們提供一條更寬廣的路,這也是社會應儘的責任。而媒體更應承擔社會責任,發揮輿論的優勢。這期節目分成三個部分:麵對高考失利,迎戰高考失利,走出失利的茫然。

這是初菀很多年以來的想法,初菀深知高考的殘酷,幾年前的六月她也是高考失利大部隊中的成員,那種痛苦是說不清的,那種悲傷是淚水也無法表達的。像是一場海嘯把你辛辛苦苦搭建的房子在一秒鐘之內打散,毫發無傷,心裡的蒼涼是無法言說的。

看著那些在台上接受輔導又重新找回希望的青年們,初菀在他們身上又看到了以前的自己。高中的記憶也一點點的慢慢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