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不提了,說起來就心痛。所以真的不要把考古和盜墓放到一起,對專業人士來講非常傷人。隻要你們見過一個被盜的墓葬,就能體會到那種痛心疾首。】
盜墓?!在場的幾人麵麵相覷,不曾想過世上竟會有如此……如此喪心病狂之事,就不怕受到祖先的詛咒嗎?
這次宜臼先搶到了發彈幕的機會,他學著寤生剛才的動作,倒也還顧全大局,替眾人一起詢問:“方才提到的那些人,他們的墓葬……”
【啊,他們都太早了,春秋時期的墓葬發現的很少。我們現在說的這些人都活躍在西周末年到春秋初期,後麵還有快三千年呢。滄海桑田,再加上後代生活層的疊壓,墓是不是早就消失了都很難說。】
聽到這裡,眾人心情複雜難辨,不過總歸是鬆了口氣。所謂“事死如事生”,雖然他們死後已經好像在這個奇怪的地方有了新的經曆,但想想自己曾經的身體被曝屍荒野,陪葬品被彆人搶走……
【你看你們,我又離題萬裡了。剛說到哪兒了,哦,說到州籲弑君自立。其實衛桓公都在位十五年了,他名正又言順,國內的反對勢力應該還是比較少的,即使沒有剝奪公子州籲的兵權,軍隊也不會輕易謀反。】
【所以公子州籲弑君,其實主要借助的是外部勢力。我們昨天講到鄭國的共叔段和公孫滑在戰敗後流亡於外,衛國借口為公孫滑報複而攻打鄭國,不過最終失敗了。】
【可能正是因為攻打鄭國失敗,衛桓公放棄了他們,才給了州籲可乘之機。當然,這是史書中完全沒有的內容,純屬我個人揣測,僅供參考。】
【這段具體內容《史記》記載更詳細,是說衛桓公二年的時候州籲就已經被兄長給貶黜到外地去了;十三年也就是魯隱公元年共叔段父子流亡,州籲想要和他們結交;十六年州籲集結這些流亡到衛國的人手去襲殺衛桓公,之後自立為君。】
【國內勉強安定了,或者說正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州籲提出了伐鄭。當然,他沒打算自己去,鄭國畢竟是這時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他打算聯合另外幾位諸侯一起。】
“州籲其人,難以言喻。”寤生搖了搖頭,“敢弑君而自立,聯諸侯欲亂鄭,本以為將是吾之勁敵,結果卻輕易落入陳人圈套而亡。”
“昔日諸侯會伐鄭,魯國本無意參與。”息姑歎息,“吾問及叔伯,言州籲恃力而殘忍,隻會眾叛親離、引火燒身,奈何羽父不聽,擅自帶兵前去。”
他站起身對寤生行了一禮:“雖是無用,還向鄭公賠個不是。”
“無妨。你亦亡於其手,天下皆知。”寤生表情輕鬆,“大概唯有你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