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東門之役的冤家們,除掉已經打過的衛國和宋國,蔡國隻是個湊數的忽略,下一個目標是陳國。鄭國和陳國呢,不止這一個仇,還涉及到一點舊怨,和周天子有關。】
【大概是說前幾年周鄭交惡之後,周桓王分了鄭莊公的權給虢公,由於陳桓公也比較受天子寵信,鄭莊公可能想著是不是可以拉攏一下這位,結果被狠狠地拒絕了。“你以為你拒絕的是誰的愛?是一個天神的愛。”我亂說的。】
【反正終於這次有機會有仇報仇有怨報怨了,於是陳國也被鄭莊公帶人爆錘了一頓。要我說這幫諸侯們真的沒有鄭莊公識時務,看看人家找魯國和好得多快,難怪人家可以小霸一時。然而除了陳桓公之外,周桓王也是這個鬼樣子。】
“其實陳侯鮑還算識時務,他至少聽勸。”寤生大抵是為了釋放之前那張輿圖帶來的震撼,隨口說起閒話,“畢竟是以姻親立足的國家,心思還是靈活些。”
息姑聽到這裡打起精神回應道:“聽聞公子忽所娶為媯姓女?”
“這便是我說他心思靈活的地方了,可惜太靈活了些。”寤生不知想到了什麼又皺起眉,“當初不該應承陳侯,允許忽娶陳女的。”
【前腳還在說王畿受災,請求周邊的叔伯舅甥之國給賣點糧,啊叔伯就是同姓國,舅甥就是姻親國。鄭國也在被請求的範圍內。後腳鄭莊公在周鄭交惡之後第一次去拜訪周桓王,結果他就不給人家寤生麵子。】
【連周公黑肩都看不下去了,說了一句名言,“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瘋狂暗示周王,你能有今天晉國和鄭國功勞好大的,你不要過河拆橋啊。就算要拆,這是人家第一次來朝見,總得裝裝樣子以後再拆吧,不要沒事得罪人啊。】
【嗯黑肩這個人呢,可能和息姑還有點血緣關係。周王身邊有一些世代傳承的王卿,他們最初都是受封有封國,但是派嫡長子就封,自己留在了王畿。而之後王畿中的輔佐之位會由次子傳承,與就國的那一支血脈漸漸疏遠了。】
【好,平靜的隱公六年就這樣結束了,接下來進入了七年。上一年我們看到,宋國因為鄭國報複東門之役所以去打了鄭國的長葛,但是這一年,他們和好了,鼓掌。】
【他們和好了不是大事,然而魯國開始心虛了,所以魯國跑去攻打邾國了。邾國又做錯了什麼呢?邾國隻不過是在鄭國報複東門之役事件中,給了鄭國另一個伐宋的理由罷了,有沒有這個理由鄭國都是要動手的。】
【但是我們來梳理一下,魯國本來是宋國盟友,他們一起和鄭國敵對。接下來宋國把魯國惹惱了,鄭國來求和,魯國順勢和鄭國結盟,宋國成了落單的那個。現在,宋國和鄭國又和好了,那魯國……】
【但是看起來還是沒有邾國什麼事兒啊?這是因為鄭國是和邾國一起去打的宋國,宋國用打下鄭國的長葛作為報複,既然宋、鄭結盟了,這事兒不管誰虧都算翻篇了。但是宋國還沒有報複邾國呢,魯國於是代替宋國去伐了邾,討好.jpg】
【整場套娃隻有邾國弱小可憐又無助,一開始還是宋國主動侵犯的它,它還是魯國的屬國。無端躺槍,太慘了,憐愛之。所以什麼叫弱國無外交啊,真的是古今中外,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寤生似笑非笑地看著息姑,然而時常因魯國失禮而感到心虛的息姑此時卻沒有任何異常的表情,恰似小瘋所說的一切在他眼中皆是天經地義。那種理應如此的態度,就和方才武薑對秦楚戎蠻之國的鄙夷一樣,根植在他們的觀念中。
而寤生之所以有所不同,不過是因為他有稱霸的念頭,而霸主必行仁義之道,至少表麵如此。
【這種恃強淩弱的高傲並不是個例,甚至之前那位水友提到的中原國家對“蠻夷”的歧視也是當時的正常現象,當然這裡的中原國家並不是說地理位置,而是指文化。隱公七年就有個例子。】
【戎國朝覲周王室,給周王公卿們送上了禮物,按禮對方也要回贈,結果有一位卻隻進不出。之後在周王派他出訪魯國回程的路上,他被戎國劫走了。嗯,隻能說一句活該。】
【隱公七年的最後一件事是陳鄭也和好了,歃血為盟本來應該很真摯,但是陳國方麵表現不誠懇。於是鄭國就有了一個不詳的預言,可能也不算預言就是看陳國君臣的架勢就不太行,提出說陳國將亂。未來確實應驗了。】
【但是既然都已經覺得陳國不行了,為什麼還在陳桓公請求把女兒嫁給公子忽的時候同意了啊!不覺得不吉利嗎!公子忽身上的flag都快插成篩子了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