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二年(1) 混戰(2 / 2)

是齊女。

允更憤怒了,似乎連眼睛都開始發紅。

息姑整了整衣物,重新找了一個合適的位置坐下。他發泄了一番怨氣,又聽聞了這十數年各國風雨都化作後人口中史事,作為受害者如今反倒想得更開些,甚至稱得上是已經釋然了。

【曹老板嘛,就是曹操啊,著名的愛人妻人士。不過說實話十幾歲就結婚二十幾歲的人妻才是正當年嘛,要我我也選人妻。不過如果一共隻能活三四十歲的話,結婚早也正常。】

“那你覺得活多久才正常?”息姑突然來了興趣,聽她這話的意思,後世人似乎都比較長壽。是方士養生盛行,還是神明保佑?但按這女子之前所說,他們似乎並不太信神?

【現在的大部分人都能活六七十吧,八十的也不少。啊,扯淡得也太多了,我們也該回歸正題了。】

空間裡的人們各自神情莫測,如寤生便在想自己多活些年鄭國又是另一番模樣。不過他執政四十多年,本也是長壽之人,對此並沒有那麼貪求。而其他死於非命之人,比起長生,可能更想規避導致死去的那個意外。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誰都知道。

【剛才說到不管是因為什麼,華父督都弑君了。不過比起州籲,他的境遇要好得多——注意了,他雖然也是公族,畢竟這個時候要職通常都是由同姓擔任,包括孔父也是公族。但是他和宋穆公兄弟倆同一個祖父,繼承權根本沒他份。】

【說他的境遇好,主要好在州籲作為前任國君之子,弑君之後衛國國內反彈都很嚴重,華父督這邊卻情況完全不同。這是因為宋殤公實在不得人心,看看這個惡諡。《左傳》稱之為十年十一戰,可以說一句窮兵黷武,是誰誰都受不了。】

【關於這個十一戰這裡就不具體計數了,不過想想光之前宋和鄭的套娃戰爭數量就已經很多了,還有一些和其他國家之間的。誒等下,那說起來,鄭國的戰爭次數也不遑多讓啊?】

【唔,要解釋這個問題的話,我懷疑可能是國家強盛的時候,窮兵黷武的後果其實不會那麼快展現出來,鄭國這時候還在上升期呢。何況這時候打仗打贏了有可能得到人口和土地,指不定還是賺的。】

“有怨言嗎?寡人不知。”麵對著四周投來的視線,寤生毫不心虛。隻要上天沒有降下懲罰,他所做的一切便都沒有錯。

【不論如何,華父督為了給自己的弑君行為背書,那叫一個瘋狂甩鍋。宋殤公十年十一戰百姓都不堪忍受,而孔父的職位是司馬,司馬是軍隊的最高長官,所有的戰爭孔父都脫不了乾係也是理所應當的。】

【但是華父督是太宰,是相,宋國打仗你就沒有責任嘛!所以《史記》裡記載,他甩鍋的行為其實在弑君之前就已經在乾了,甚至還公然宣言既然戰爭是孔父的錯,那他殺孔父來為民除害也是應該的。充分說明人家是做好了準備才造反。】

【弑君的事情國內算是解決完了,但這隻是小麻煩,更嚴重的事情在於國外。之前宋公不王都能被扯來做伐宋的正當理由;現在大夫弑君,以下犯上,禮崩樂壞,我這就糾集大軍來替天行道!】

【結果並沒有,因為華父督很聰明地搞了一手絕活,他提出迎立公子馮,並且給周邊的幾個大國,即齊、魯、鄭、陳都送了賄賂,邀請他們前來宋國會見。這場會見一方麵是迎回新君,一方麵也是確立華氏的執政地位。】

【要知道,公子馮當年因為父親把君位交給了堂兄弟與夷,是直接避居到鄭國去了;最開始州籲說動宋國聯合伐鄭,也就是東門之役,給的理由同樣是為了把公子馮斬草除根;甚至這些年宋國一次次對鄭國放不下,可能都和公子馮有關。】

【而且公子馮居於鄭國多年,雖然史書完全沒有記載,但是很難講是不是娶了鄭女。鄭莊公肯定是覺得對方會親鄭,巴不得下一任宋國國君由公子馮擔任。因此他算是默許,或者說不定是主動促成了宋國內亂的和平解決。】

“儘管早已知曉,但從後人口中聽聞此事,寡人還是不得不感念鄭公之恩情。”新客又至,聞言眾人便知,這當是那公子馮,哦不,已經是宋公馮了。

寤生心知鄭國的衰落和這位宋公有關,麵上卻還是要過得去。他剛想與對方客套一番,就聽對方語調上揚地開口:

“哦?這不是鄭伯忽與鄭伯突嗎?二位竟也有和睦共處的一日。”

【可惜鄭莊公沒想到,正是他送回國的這位宋公馮,一手操縱了他死後鄭國混亂的君位繼承。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恩將仇報?不過,嘛,利益為上,何況仔細算算,恩情好像還是報給華父督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