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公雞初啼,天光未亮,晨光熹微。
雖是寒冷冬日,農田裡並無什麼活計,但水雲村的農人都早早起身,下床洗漱,出門尋摸活計。
此時村東頭的一間破屋前,藩籬外,一個身著青色襖裙的婦人已早早經到了。
她看著約莫二十五六的年紀,穿一身秋香綠直身襖裙,頭梳一個簡單發髻,打扮得雖甚是普通,但她五官精致,麵容秀麗,荊釵布裙也難掩其姿色。
這人也不是旁人,正是沈翠。
前一晚係統機械音在她腦內響起開始,當時冷不丁的一聲,就給沈翠嚇著了,她手裡的包裹被穆二胖搶了去。
穆二胖一通翻找,發現沒有吃的,很是失望。
看到他娘突然不動了,穆二胖以為她要惱,立刻笨手笨腳地把散落的衣物塞回包裹裡。
“你聽到什麼聲音了嗎?”沈翠儘量保持了平靜的語氣問他。
穆二胖問啥聲音?
沈翠剛要說那什麼科舉養崽係統,頓時頭痛欲裂,便連忙止住話頭。那詭異的疼痛又頓時消失得無隱無蹤。
然而更讓沈翠吃驚的是,很快她的眼前就出現了一道半透明光幕。
光幕上麵明晃晃寫著【新手任務:陪兒子讀書半個時辰,任務時限6個時辰。】幾個大字,揮不開抹不去,旁人還根本見不到!
那會子已經到了農人入睡的時辰,一直熬到今早,眼看著時間越來越少,沈翠不敢耽擱,隻得立刻覥著臉尋摸到這老屋來,尋那被原身趕出家門的大兒子。
此時破屋內,穆家大郎穆雲川已經穿戴整齊,如同過去十數年一般,坐到了書桌前用起功來。
沒多會兒,木板床上的纖瘦女子也起了身。
周氏,也就是穆雲川的新婚妻子,看向書桌前的穆雲川,歉然地道:“夫君起了怎麼不知會我一聲,我給你做朝食。”
穆雲川的眼神沒離開書本,口中不以為意地道:“往常在家起早讀書,也不過吃上半個饃饃,就著熱水吃到肚子裡,也就對付過去了,不必特地為我做什麼。”
這話聽得周氏心裡就是一陣心疼。
穆雲川如今不過十五,雖不知他為何一直沒有下場科考,但城裡書院的先生,沒有不對他讚不絕口的,都說他來日下場,遠的不說,中個秀才總是如探囊取物一般。
這樣天縱英才的好苗子,莫說擱在農家,就是擱在城裡的富貴人家,那都得是一家子的寶貝疙瘩。
可在穆家,穆雲川的進取好學仿佛就成了他的原罪。
農人不像城裡人那麼精細,一日隻吃兩頓正餐,但便是這兩餐,穆雲川也是吃的極差,還要讓他在讀書之餘砍柴喂豬,做儘家裡的活計,甚至連讀書練字所需要的筆墨都需要他去抄書淘換銀錢……
周氏當時相中的就是穆雲川這個人,打定主意等到成婚後要好好服侍他,讓他沒有後顧之憂地安心讀書。
隻是沒想到,兩人成婚沒多久,就被趕到了這穆家老宅之中。
一應家具全是破敗舊物不說,牆角門板還都透著風,屋裡竟不比外頭熱上多少。
周氏心疼地背過身去擦了擦眼睛,快步去院子裡提了更為簡陋的灶房裡提了熱水,準備摻上碎茶末給穆雲川泡上一壺提神醒腦的熱茶。
然而剛到院子裡,透過藩籬,周氏就看見了沈翠。
饒是周氏再好性兒,此時看到對方,卻也是不自覺地皺起了眉頭。
原因無他,蓋因為她和穆雲川落得眼前這般境況,都是拜眼前人所賜。
沈翠站在穆家舊屋麵前,臉上泛著不自然的紅暈,顯然也是臊得慌。
此時她和周氏對上了眼,沈翠乾巴巴地笑道:“大郎這是起了?”
對方到底是自己的婆母,周氏雖不情願,但還是恭敬地回答道:“夫君如日常一般,正在屋裡用功。”
一邊說,周氏一邊去把院門打開,沈翠也順勢進了這老宅子。
其實說是老宅也有些托大,這穆家舊屋是當年穆成帶穆雲川初來水雲村的落腳之地。
後頭看兒子確實喜歡這裡,加上穆雲川和這水雲村還有含有一個“雲”字,也算是巧合,穆成就決定帶著兒子留在此處。
穆成戶籍在本縣,卻不是本村人,那會子是為了兒子求學而來,手頭的銀錢不湊手,所以買下的這房子當時就不算太好——攏共就兩間上了年頭的大屋子,倒算是寬敞,但一應家具都是原先房主留下的,放到現在,怕是年歲都比穆雲川大上許多了。
加上空置了這幾年,牆壁都斑駁得不能瞧了,屋頂的瓦片更是蓋滿了青苔,遇上雨天還要漏雨。
不過能看出來穆雲川和周氏都是乾活麻利的人,這屋子雖然破,但已經算收拾得很乾淨。
隻是再乾淨,這屋子還是破的沒眼看,畢竟再麻利的人也不能變出銀錢來修葺此處——原身把他們夫妻趕出家門的時候,可是一個銅板都沒給他們!
等到了屋裡,沈翠見到了穆雲川。
不愧是本書男主,這穆雲川雖隻十五歲,還是個未長成的少年郎,身穿洗的看不出本來顏色的書生袍,一頭黑發隻用一根木簪簪著,但生的眉目清俊,通身都是讀書人的清貴氣度。
任誰見了,都要讚歎一聲好一個俊俏書生。
原身不待見他的一大原因,就是這穆雲川實在太過出色,好比一輪天上月,生生把她所生的穆二郎比成了地底泥。
“見過母親。”清亮的嗓音響起,穆雲川雖然眉眼間的神情很是疏離,但還是起身行了個禮。
“你坐你坐。”一邊說,沈翠一邊自己搬了個條凳坐到穆雲川旁邊。
然而她不過剛拉近了幾步距離,穆雲川卻是下意識地將身子縮到一邊。
瞧把他嚇得!
沈翠尷尬得頭皮發麻,隻得又解釋道:“我昨兒個睡下了才想起,讓你們出來單過,卻沒給你們置辦東西。今兒來也沒彆的事,就是給你們送一些銀錢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