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這太子不當也罷。(1 / 2)

康熙十六年。

三藩之亂隻剩下吳三桂苟延殘喘。清宮之中,年輕的帝王初步握住了所有的權力,連深宮中的侍從們似乎都感受到了日益濃厚的帝王威壓。

即使宮內還沒有新的皇後主持宮闈,宮人們也小心翼翼,一步都不敢行錯。

但這一切,和乾清宮的一處小暖閣中的奶團子沒有任何關係。

穿得圓滾滾的胤礽從軟塌左邊滾到右邊,又從軟塌右邊滾到左邊,然後鼓著小肚肚仰麵朝上,仿若失去夢想的軟趴趴小奶貓。

作為一個社會三好新青年,一朝見義勇為被迫從便利的現代穿越回清朝就已經夠苦逼。

經過小半年持續不斷的低燒虛弱,最近,他終於融合了前前世的記憶,發現自己前前世就是那個苦逼太子胤礽,這就更苦逼了。

前前世的那些記憶沒有影響胤礽的性格。在奶團子胤礽看來,那些與其說是記憶,不如說是不甘的怨念。

胤礽看完記憶了事,隻是對前前世自己的遭遇深深心驚。

四十年太子不算什麼,他對權力地位沒什麼欲/望。君不見後世五六十年太子也活得瀟瀟灑灑?有尊貴的地位還不乾事當鹹魚,這豈不是許多現代年輕人的夢想?

但康熙對孩子過分的控製和溺愛,實在讓胤礽很是受不了。

現代孩子老被父母不敲門進屋都要抱怨許久,康熙……唉,不提也罷,擱誰誰都得瘋。

胤礽又想起毓慶宮那逼仄的空間,對比幾個兄弟親王府那亭台樓閣大花園,更加悲從心來。

都當太子了,為什麼我沒有亭台樓閣沒有大花園!為什麼我要被關在皇宮中蜷縮在有小迷宮之稱的毓慶宮內!其他兄弟都是關在大大的王府裡!這不公平!

我要大房子!我要大花園!我要被圈禁在可以種田的大莊子裡!最好是帶溫泉的那種!

這被溺愛的太子,不做也罷!

但需要從長計議。

胤礽拍了拍自己的小肚肚。

便宜康熙老爹雖然萬般不好,但有一點不錯的是,他對孩子心軟,絕對不會殺兒子。作不死就往死裡作,深知康熙底線在哪的胤礽,一定可以爭取早早自廢掉。

可他若是想要一個大大的溫泉莊子作為圈禁地點,讓自己的圈禁人生變成美好的清朝宅男生活,這就需要技術含量了。

胤礽想,他得想出一個觸及皇帝老爹底線,但又不能真的讓皇帝老爹厭惡,最好還讓他有點心疼的作死法來廢掉這個太子。

胤礽開動著開動著腦筋,就有些昏昏欲睡。

今年五月他才滿三周歲,奶團子的“硬件”讓他每次想用成年人的思維思考,身體就會很快疲憊,昏昏欲睡。

平時他的注意力也很容易渙散,好不容易集中注意力說點人話,很快便會忘記之前自己在說什麼,不可抑製的嘀咕一些孩童的不可名狀之語。

當奶團子真難。胤礽一邊打瞌睡,一邊又開始滾來滾去,思索能開啟清朝美好宅男生活的萬全法子。

胤礽表現得如此百無聊賴,暖閣中伺候的人隻低眉垂首,隻要胤礽沒有滾下床,全當沒看見,沒有一個試圖上前哄哄他。

康熙對這個太子看得極重,曾經敢上前親近胤礽的人很快便會被拖走。就算沒被拖走,這伺候太子的人也是一月一換做不長。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做才會多錯。這伺候太子的活計,就是一個跳板。隻要做好本分工作,熬過這一月,他們就會被分到其他地方去。

——————

胤礽滾了半晌,把自己滾餓了。

他從床上翻坐起來,翻了好幾次都因為穿得太厚重起不了身。

這時候也沒個人幫他扶起來,大概都在等他自己叫人。

胤礽眼中閃過一絲落寞,很想念自己在現代的家人。

坐不起來,胤礽又攤成一個大字型,懶得坐了。

鹹魚小奶貓選擇躺平。

在胤礽再次躺平的時候,隔著窗戶縫隙偷看了許久的俊秀青年,才撣了撣肩膀上的細雪,微笑著搖搖頭,挪動腳步繞向暖閣的門扉。

康熙推開門,小小的暖閣立刻稀裡嘩啦跪了一地的人。

他臉上淡淡的微笑立刻隱去,揮手讓屋裡伺候的人退下。

總管太監顧問行替康熙除去肩上被雪潤濕的大氅,副總管太監趙昌接過康熙抱著的暖手籠,並遞給康熙一方絹布手絹。

康熙用絹布手絹擦乾手心悟出的薄汗之後,才走到胤礽麵前,把還大字平躺著的奶團子胤礽扶起來。

“阿瑪來了,居然不向阿瑪請安?”康熙刮了刮胤礽的鼻頭,重新恢複了淺笑。

餓得腦袋不怎麼好使的胤礽,在康熙臂彎中跪坐彎腰:“請、請阿瑪安,哎喲!”

圓潤的奶團子一頭撞到康熙肋骨上。胤礽眼淚汪汪捂頭,康熙哭笑不得的揉胸口。

隻比康熙小兩歲、康熙剛登基便伺候左右的哈哈珠子太監趙昌垂下頭,肩頭微微顫抖,遮掩住臉上的笑意。

看著康熙長大,並對康熙有半師之誼的顧問行要隨意得多。

他當著康熙的麵揚起溫和的笑容:“皇上何苦逗太子殿下?太子殿下額頭撞紅了,心疼的還不是皇上您?”

康熙一隻手揉胸口,一隻手揉著奶團子的額頭,沒好氣道:“顧太監這話倒是說朕不對了?”

“老奴不敢。”顧問行笑著從康熙懷中接過捂著頭的胤礽,幫胤礽揉腦袋。

這一下撞得可狠,胤礽額頭上居然冒起了一個小腫包。

康熙忍不住差點笑岔氣:“顧太監,趕緊把保成頭上的包給朕揉散!等會兒瑪嬤見了他,還真以為朕欺負他。”

趙昌見康熙對顧問行的親昵,和顧問行在康熙麵前的隨意,心中有些豔羨。

“顧太監”這種叫法是從明時沿襲下來。宮裡能被叫“姓氏加太監”的,隻有前明宮廷留下的老人。其他太監都是“職位加姓名”。

前明宮廷能留下供職的人大多是讀書人,身兼清朝早期皇子們的漢學啟蒙工作,伴隨清朝早期帝王度過了稱帝後最無措的年代,教導後來太監們規矩。

顧問行便是從順治朝時便一直看護康熙長大,曾教導過康熙漢學的“前明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