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鴨大戶 儘職儘責的秦吏(1 / 2)

蒿裡的亭長是陶矛,今日他特地又從秦家門口路過,跟守門的老翁聊了幾句,聽說秦魚在農田這邊,就找了過來。

自從秦家辦了一場成功的饅頭宴,裡典就跟秦家熱絡起來。按他的說法是,秦家以前太高冷了,不接地氣,沒有什麼事,他都不敢去他們家串門。現在好了,一場饅頭宴下來,他知道秦大母是個慈愛和氣的老婦人,秦家也沒那麼不近人情,相處著才熱情了起來。

尤其是秦家那層出不窮的美味吃食,他們家並不敝帚自珍,有什麼新鮮吃法都是跟鄰裡分享的,裡典把它們在跟鄉裡的同濟和上司們傳播一下,沐浴著他們讚歎羨慕的眼神,蒿裡的裡典真是跟吃了仙丹一般,飄飄然,熏熏然。

裡典主動跟秦家走的近,秦魚很快就發現,他們蒿裡的裡典竟然通音律,更是一位撫琴的好手。

秦魚想學。

音律可是君子六藝之一,貴族們交往宴請,都是離不開音律的,而且,秦魚本身會吹笛,他想把音律這一塊重新拾起來。

孫兒想學音律,秦大母拿著十條臘肉,親自去裡典那裡,請裡典到她家裡去教孩子們音律。

沒錯,學音律雖然是秦魚提出來的,但她要所有的孩子都學,學不好還有處罰哦~~

裡典很痛快的答應了,他原本隻是想隨便教教的,但秦大母搞了一個鄭重的拜師儀式,還請了全裡的人來做見證,這下把裡典架了起來,裡典就是不想好好的教也不行了。

而且,憑什麼裡典可以免費教秦家的孩子學音律?都是蒿裡的孩子,他們家的孩子也可以去學嘛。

秦大母的行為避免了以上兩種情況。

既然是正式拜過師的,秦家每年都是要給裡典供奉的,若是有意願拜師並且能承受供奉的,自然可以去請求裡典收下他們家的孩子。

可事實上,在蒿裡這一個裡裡,也隻有秦家能這樣“財大氣粗”的讓家中子弟想學什麼就學什麼了。

總之,秦魚小小年紀,不僅學會了撫琴——他們家裡有琴,還不止一把——還“學會”了吹笛,他學的第一首曲子,就是秦風·蒹葭。

這首後世耳熟能詳的蒹葭,在先秦是一首民謠,秦國上下階層裡都能唱上一兩句。

因此,每當他騎著家裡的耕牛出去放羊的時候,他都會興致盎然的騎在牛背上橫笛吹上一曲蒹葭,然後在田地裡聽見笛聲的年輕男女們總會忍不住的跟著音律唱上一回。

每當這時,秦魚都會特彆的感動,先秦時代,山好水好人好,除了落後怎麼趕都趕不上的落後生產力,真是再也沒有什麼不好的了。

陶矛找到秦魚的時候,秦魚已經吹玩一曲,正坐在牛背上指揮著侍女煙在水岸邊撿鴨蛋呢。

這些鴨子可都是他讓人聚攏了野地裡的野鴨子一點點的孵化養起來的,為了這群鴨子,他家大母還特地把他們家的十幾畝良田換了這一片的濕地,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是他們家的,秦魚早就在腦子裡規劃好了一整套的生態養殖循環係統了,就等著他一點一點的將之付諸行動了。

秦魚見陶矛找過來,笑著問他:“矛大叔,您找我有什麼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