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翼於我 清理戰場(2 / 2)

夫人問鄧紫光:平常大冷天你都洗冷水,為什麼如今秋天回來要洗熱水?

鄧紫光:箏子岩地處山陰,麵北背南,一日間隻有三個時辰能見陽光,我觀其地主陰,是為避暑之勝地,歲陵方圓數百裡之地無一成規製的廟宇,欲在此修一座三清觀,也是你口中的義莊,既鎮三界四方之魔,又可每夏上山去避暑,修養身心,你以為如何?

歲林:修廟觀糜費不少,有這麼多銀錢嗎?

鄧紫光:此番打秋風得萬兩之多,此錢不能占用,用於求神拜仙正好。我們是不是籌劃建個三清宮,還要有一長生殿,再做三進四院,請天尊、大帝出鎮藍山。這山中建築少用磚石瓦,我們就用這錢請師傅來燒製石灰磚瓦,開采料石,引溪水修路築堤,以後還要讓師傅定居下來,給鎮上的人們都換了茅屋頂,住磚瓦房。冬暖又夏涼,防火又耐久……

靖州方麵來了府尹、判官、參佐及州兵近五百人。聽聞鄧紫光不僅活捉了吳友文,還端了吳友文的老巢箏子岩,斃敵百人。大家彈冠相慶,向鄧紫光道賀。聽聞鄧紫光僅一人重傷,數人輕傷,無不驚歎。鄧紫光道自己是火攻後才派人進去打掃戰場,勝得僥幸。

眾人見鄧紫光一付讀書人樣,還親自上戰場,不由再恭維一番。鄧紫光道我啥也沒乾,隻在山溝裡為大家準備晚飯,殺了二隻羊,引得彆人哄笑。

靖州是上州,其府尹為正四品,以為鄧紫光不過是嵠峒蠻夷長官司土人,最多從五品。有心把鄧紫光剿匪之功據為已有,就想要鄧紫光把鄧文友交靖州府尹,將戰報給他們一份。

鄧紫光悄聲問府尹能不能弄點錢做犒賞,府尹老臉一紅,掏出五百兩寶鈔,鄧紫光連忙將寶鈔塞回給他:原來你這個官也不好當,還不如我呢。不如我給你二百兩現銀,免得跟你的這些人跑出來一趟毛都落不到一根。

鄧紫光命瑤女從府庫內提銀二百兩出來。看見四錠皇家官製大銀,府尹麵上的尷尬立即不見了,毫不客氣的收下了,還好奇問鄧紫光道,這偏遠之地如何有這皇都之物。鄧紫光道這是燕王賞賜江西的,我在江西剿匪所得。你最好早點上箏子岩一趟。我沒仔細打掃戰場,多多少少還有戰利品。不要被人捷足先登了。

總算沒有空跑一趟,得了二百兩白花花的官銀,靖州府尹連聲好說好說,謝謝啊。有空到靖州來,湘西妹幾水靈幾多情,嘿嘿。

靖州府尹要留下自己的座騎給鄧紫光,鄧紫光拒絕了。

接下來鄧紫光找鄧文友套近乎,三句不離本家哥,好不容易認我這個弟弟,弟弟找哥哥要幾個錢花。哥哥是不是該表現一下兄友弟恭,家給人足?你不給弟弟些許,兄不給弟怎麼能人足了?

鄧紫光這赤果果的要財是順手而為,真實意圖並非真的是圖錢,而是準備交給行中書省去深挖。於是他把吳文友藏匿起來,對外放方是靖州兵馬來時帶走了這個匪首。

鄧文友聽說這個老弟要將他送省裡,便開啟拉攏模式,同意叫人送銀子來,可鄧紫光怕來人送來的是千刀萬剮,並不理會鄧文友的提議。

趙媞也趕回歲陵來了,她不放心讓母親一人獨自麵對亂世。分彆幾月,趙媞抽條的身體如同柳枝般婷婷,在鄧紫光眼中趙媞如化蝶般的從少兒變成少女,眼中閃現著害羞和興奮。

鄧紫光披頭散發就來見,大瑤見了連忙幫鄧紫光綰發。鄧紫光開口便道你怎麼回來了,我不是讓你在長沙嗎?

趙媞則反問道:你和我母親都在這,我能獨自逃避在外麵?

鄧紫光說問:真的定了?

趙媞:收了你家定妝銀,我家奩妝草單也交給你嫂子了。沒有賜玉帶,襲衣,也無銀岸勒馬,采羅百匹,也無隨嫁奩田……

鄧紫光聽得心中難過,一掬到地:光身無所長,唯願與子相攜終老。

趙媞眼含熱淚,哽聲道:聽說你過火盆、洗雄黃了?

鄧紫光遲疑好一會:見血了,我想洗去陰晦。

趙媞:弑多少?

鄧紫光:二百一十六。流匪隻有十多人,二百人是村民。

趙媞:誅暴就是安良,除惡及仁義。

鄧紫光:總覺不忍。

趙媞:孔丘誅殺少正卯,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君往矣。君若要成聖,這世道先殺聖人。如今除暴安良,功業漸成,何需要為此勞心彷徨?張巡守睢陽,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孤城鎖江淮,吃人三萬,確在淩煙閣內涅槃。隻為出乎仁義,造福於民。本亂世中幸存之人,活著就已是奇跡。

鄧紫光:知我者,撫我心憂,惜我者,與之相守,愛我者,予取予求。

趙媞:援手於我,濯我於青淖,懷孵於我,化蝶於新芒。比翼於我,背負於青天。妄情於我,鳳舞於驕陽。

鄧紫光:我欲鳳凰涅槃,趙媞助我。

(很遺憾,隻有對白,場景動作隻能讓讀者自己腦補,留給大家二次創作空間。用舞蹈語言可能更好。)

等待行中書省派人來的日子,新的圩場交易日順利開業。遠近數十裡的貨物都雲集,圩場人頭攢動。夫人與趙媞乘馬車巡視,偶爾下車與小販交流,立即被眾人圍觀。兩人維在麵巾,在山民純樸目光中顯得神秘,有人叫夫人活菩薩,有人叫夫人仙姑。孩子們跟著車子跑,叫神仙姐姐。歲林向他們揮揮手,叫瑤女買來米果撒給孩子們。

藍山中的桃李豐富,被外來的商人收購一空。但楊梅保鮮時間短,不少當天無法賣完。歲林看見山民愁若的模樣,於心不忍,讓鄧紫光想想辦法。

趙媞想到在靜江吃過的化梅,也不知道該怎麼做出來哪種味道。經不住趙媞央求,便收了幾竹籃下來,或用霜糖和鹽扮製曬乾,或用蜜醃藏。製成後歲林嘗過,認為用來開飯後喝茶開胃還不錯,如果有桂花香味更好。可這時哪來桂花蜜?隻能等二個月後再向山民收些花來泡蜜糖。

這大概就是所謂“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