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紫光:對的,朝鮮那邊能不能去爭取一下,讓他們彆放乃顏下海?
太子妃:朝鮮雖是蕃屬,也是駙馬國。嫁過去是太子的妹妹,這孩子的姑奶奶。二年前姑奶奶,也是朝鮮王王後,元成公主回來省親,一家人都回來了。難不成要走一下親戚?
鄧紫光:親戚是越走才越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就不來往了。我們家的親戚不走,難不成要讓彆人才走?比如朝鮮王後的弟弟們?你這個長嫂不把這些遠親給走熟了,弟弟們可就有機會了。
太子妃:讓誰去了?要經過遼東,被乃顏發現就成了他的人質了?
鄧紫光:我們商隊有商船嗎?從海上,直接到王京(平壤的古稱),從海上去,路上不辛苦。要出海的話,需要從海津鎮(天津的古稱)走,家中在有誰大都?
太子妃:你這麼說我知道了,從大都出海比較近。當初察必皇後喜歡長子甘麻剌,所以這個姑姑也喜歡甘麻剌,前年她回來,見甘麻剌四歲的女兒十分喜歡,說要帶回去做兒媳婦,要帶去朝鮮。讓甘麻剌帶寶塔斯琳去朝鮮看看姑奶奶去。甘麻剌不太會說話,你得派一個人去跟姑奶奶說明情況。
鄧紫光:曲樞去,他是我的左膀右臂,殿下如果不喜歡他就儘快讓他返回,當初由學宮和商行派出的斥侯都由他聯絡。我有用呢。
太子妃叫桑植進來,立即給留在大都守家的甘麻剌寫信,讓他帶著些重禮去看看孩子們的姑奶奶。姑奶奶喜歡寶塔斯琳,讓寶塔斯琳也去。路上舟車勞頓,注意休息。對外聯絡辦事,可由禁衛軍百戶曲樞協助。
鄧紫光:我也給姑奶奶寫一封信吧,告訴她要辦成什麼事。
鄧紫光要北上,沒能與太子妃更多細談,匆匆告彆。帶著百人帶離開。曲樞和廉克武都留下,曲樞要向廉克武交辦手頭的事情,廉克武要單獨進入遼陽去策劃、指揮遼陽內線的事。
鄧紫光為了補睡,找了一架車,在裡邊東歪西倒的睡到達爾海子,睡得一身酸痛,在海子中泡了一個澡後才恢複精神,當晚從親軍中選拔六名國子學和學宮子弟來取代廉克武和曲樞。
鄧子光的八千人入進入遼陽地盤,沒有遇到象樣的抵抗,甚至兵不刃血就接管泰寧路和肇州萬戶府和,然後又派出三千人分彆拿下脫斡憐萬戶府和斡朵憐萬戶府。
離開和林時,鄧紫光已補充完整的編製的二萬一千人,如今進遼北怎麼才八千人?那是因為鄧紫光遣散部分遼陽藉官兵,命他們回故鄉任事。
彆一方麵,鄧紫光在哈刺溫山等地設伏達萬人。
拿下遼陽四重鎮,乃顏不花在肇州萬戶府樹立起了遼東王的大旗,泰寧路是鄧紫光樹立起撫遠將軍的大旗。緊接著二府分彆傳信給開元路,曉諭城中官吏,遼東王乃顏不花奉皇上之命,鎮守遼陽,命開元路千戶所這千戶來見撫遠將軍;命開元路總管府達魯花赤到肇州拜見遼陽王。
開元城內隻有八百城兵,叛王乃顏亮本以為朝廷派兵來彈壓會與上一樣從南邊來,他把主要力量都放在遼東部。留在遼北的人手也就幾千人,分到各城也就幾百人。八百人的開元路算是人多的路府。
開元路達魯花赤原是忽裡出部舊人亦都兒,由朝廷任命在開元路任將軍,被乃顏亮收編削奪軍權,放在了遼東的北大門開元城。亦都兒接到了遼東王乃顏不花的諭告的後,暗想他乃顏家出了兩個王,都是朝廷策封,本著兩不得罪的原則,沒有必要與一任何一邊撕破臉,這就來到了肇州拜謁乃顏不花。
乃顏不花接見了亦都兒,說明自己剛才漠北回來接管遼陽,地方事物悉由來歸者署理,原則上不作改變,除非不能勝用者。亦都在任上無惡名,可繼續留用,希望亦都能勤勉任事,不負皇上信任。要求亦都提早部署秋收財稅安排,做好輕徭薄賦和統留提成分配,各級官員的俸給均由本府負責審核,不可私自分配。提供給各地守軍的糧食和軍餉,慨由本王負責,各府不許自行調拔,否則不是按擅權論罪,而以謀逆論。本王承諾:對以往過錯既往不咎,對儘心當差都給予嘉獎甚至提拔。
乃顏不花一番嚴辭讓亦都兒膽戰心驚,連忙回答絕不敢謀逆,有負朝廷。為表忠心,主動提出請遼王派一個人給自己當總管,自已一應事務交由總管就行了。乃顏不花嘉許亦都兒忠心可鑒,不必疑慮。亦都兒又以城中魚龍混雜為由,請乃顏給自己派人保衛自己。乃顏立即答應,派出一個百夫長及五十軍士隨亦都兒回開元府。
開元路千戶將軍收到鄧紫光的軍令,要求他來泰寧路進行述職。他不認識撫遠將軍,與周邊人打聽,才知道是原東路軍主帥,現與乃顏不花八千人占據了泰寧和肇州及周邊幾個千戶所。感到形勢不妙的開元路千戶找達魯花赤亦都兒商量如何應對,亦都兒卻拒不相見,隻傳話讓他自已考慮,不要為開元路招來禍端。
亦都兒態度不明,讓開元路千戶心生疑慮,與手上人商量,有人勸其照辦,有人勸他走,有人勸他向在沈州的乃顏亮報信。思慮再三後千戶決定,派人回沈州報信。
沒想到派出的二個信使在特甫站和十八裡站就被遊騎兵攔回來了,現在泰寧路許北上不許南下。千戶將軍又派人去泰寧路去見鄧紫光,詢問撫遠將軍府現在是何官職,各路軍府是不是都要去撫遠將軍府述職。回答是遼地三品以下武職官,都要去上都穆清閣二品大學士、武十一級撫遠將軍、拱衛直都元帥鄧紫光將軍述職。
開元路千戶又得到消息,脫斡憐萬戶府和斡朵憐萬戶府應沒能及時迎接撫遠將軍,已經被裁撤編製,二個萬戶被降級為千戶,在肇州府撫遠將軍身邊聽候發落。
開元路千戶一聽,二個萬戶都被處理了,自己一個千戶所看來是在劫難逃,想到這千戶連夜收拾細軟,帶著百餘人想逃回沈州。既然知道北方在特甫站和十八裡站都有遊騎兵控製,而向西折連川方向未見有人把守,於是帶著幾十人向折連川方向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