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越想,越覺得極為有可能。
皇帝被俘時,便是危急存亡之秋也,不僅損兵折將、國防空虛,更是會打擊全國的士氣,令官民皆失去鬥爭之心,心中之門戶洞開,實為最凶險之事。
朱元璋擔心之事,也是文武百官所擔心之事,更是除玄燁以外,其他帝王所牽掛之事。
李世民理智分析:以那些外族勢力索求無度的貪心之態,必然向大明朝廷勒索,若隻是要金銀財寶倒還好,恐怕以皇帝為質,要求割城賠地!
劉徹道:還想著那狗屁皇帝作甚?直接換個皇帝了事!
秦始皇曾為質子,知曉那種屈於人下之感,且質子之分量,遠不如一國之君,此時他也亦認同劉徹:換國君乃是第一要務!
趙匡胤也提著一顆心:如此荒唐無能皇帝,死了倒是比活著值當。國土不可寸讓!
可是,此時天幕並未直接說朱祁鎮被俘以後的事,反而話鋒一轉,【土木堡之變對明朝,甚至整個曆史的影響,需得結合後麵發生的京師守衛戰,以及奪門之變來講。這裡,我們先剖析一下慘敗的原因。】
【許多人第一想法是,王振這個外行瞎指揮內行的結果,要不是他一路將大軍往溝裡帶,幾乎每一次都選擇了最差的那個做法,明軍不至於敗得那樣慘,書寫整個明朝曆史最羞恥的一頁。但依主播個人之見①,王振也是一個喉舌,大多時候是替人傳話的,而真正發聲的,自然是皇帝朱祁鎮。禦駕親征時,皇帝才是那個最高軍事統帥。而王振一直在前台搖舌發聲,百官群臣不敢違逆,也是深知他背後之人是誰,才會隻死諫,未發動任何針對王振的行動。即便是有類似計劃,也都未能執行。②】
這話,倒是讓許多文臣認可,皇帝並非不掌權,隻是過於偏聽偏信於王振,才會做出許多昏聵之舉。
王振雖有蒙蔽君王耳目之惡,卻還未到能完全代君王掌權的地步。
王振為小人,擅權專政多年,在張太後與三楊去世後最為猖狂,卻從未生出取皇帝而代之的想法,便是因為權力實質還掌握在皇帝手中。這也是群臣一路勸諫皇帝的緣故,隻要皇帝回心轉意,王振也左右不了軍事。
許多大臣心中哀歎:可惜皇帝昏聵啊!